2023-07-03

光明與黑暗

 

光明與黑暗

 

問:為什麼大家都在追求光明?為什麼不追求黑暗?

答:

振動頻率

在詞彙定義上,大多數人談到黑暗和光明,通常是在說「振動頻率」。

赫萊瑞恩書中提過,人死後去星光界,那裡有不同的層次。

基本上,層次越高越光明,光明度越高就是越高的境界,

較低層次類似地獄的地方比較黑暗,

甚至連指導靈要下去幫助時,都必須披上一層斗篷把自己的光遮住。

因為,如果指導靈的光太亮去到那個境界,

第一、可能會嚇壞那裡的眾生。

第二、那裡的眾生看到光可能會後退或逃跑,因為不習慣那麼明亮的光。

所以,就振動頻率而言,黑暗代表「頻率較低」的境界。

對一般修行人來說,「光明」等於「較高的頻率」,

因此,大部分的修行法門甚至經典或是見證,

通常都把「光」當作一個修行目標。

 

象徵符號

有時候,光明與黑暗是以「象徵符號」的方式來代表不同的狀態,

例如:道家的太極,陰陽兩極。

在「哲理」層面,陰陽是一種象徵符號,象徵整個大千世界裡的兩極。

維基百科的網頁上說:

陽的代表:天、父、雄性、光、熱、內聚、外展、剛強、乾卦、紅。

陰的代表:水、母、雌性、暗、寒、內歛、外流、柔弱、坤卦、黑。

 

在「實踐」層面,練功的時候,所談到的陰陽其實更接近振動頻率。

所謂的「成仙」,也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追求方向,

是在追求身心靈的能量進化,振動頻率的提升。

但在道家的宏觀哲理與象徵符號層面,

陰陽本身沒有好壞高低,重點是平衡。

*

這個問題的其中一種解讀也可以是:

修行不是應該不執著嗎?為什麼還要執著光明呢?

答:

對於許多修行人來說,「執著」就是黑暗的一種意識形態,

但這就變成一個文字遊戲,黑暗是什麼?光明是什麼?

如果執著本身代表黑暗,而修行人想要進入光明,那表示他們想要放棄執著,

因此問題的假設就完全不成立,只是一個溝通表達和詞彙定義不一致的問題。

那時,需要的是更清楚的溝通,了解彼此對於文字的切確「定義」。

你如何定義「黑暗」?

我如何定義「光明」?。

提問題的時候,要注意雙方的定義是否相同,不要陷入定義混亂的文字戰。

 

問:我喜歡被黑暗包圍的感覺。不對嗎?

答:

在一些情況下,一個人可能喜歡被黑暗包圍,

比如,睡覺時喜歡被黑暗包圍,人們大都會把燈關掉,這是很自然的。

由於,月亮在晚上顯現,太陽是在白天,

黑暗通常會讓人聯想到月亮陰柔的品質,

或是陰脈的品質,柔和、舒服、放鬆、被動。

陽脈代表太陽,太陽代表熱心、陽剛、主動和動力。

因此,喜歡被黑暗包圍,也許是喜歡以放鬆、清涼、被動的方式

來處理和面對所有的人事物,甚至在面對靈性成長的挑戰時亦然。

有些人天生比較喜歡這種屬於陰性的品質,他們可能常說:

「不要叫我選擇、不要叫我去爭取、不要叫我去做許多事情、

不要叫我去強烈的追求靈性成長,不是一切自然就好嗎?」

最自然的自己和最神聖的自己,最終可能也是陰陽的兩種差別,

但是,許多人對於自然和神聖的追求有不同的喜好,

如果「黑暗」只是「陰」的象徵與符號,而不是代表更低的振動頻率,

喜歡被黑暗包圍,並不是一個問題。

 

問:我希望成為宇宙的一個石頭,不行嗎?

答:

這要看是成為什麼樣的石頭?

上天給每一個人自由意志,你想要當石頭肯定可以當石頭,

但是我們可能要討論一下這石頭代表什麼?

當石頭的動機是什麼?

 

當石頭的動機可能是

第一、   不想與別人一樣,追求特殊和不同的自我定義和感覺。

比如,太多人在追求光明了,所以,我就追求黑暗。

第二、 不想「動、學習、成長、變化、改變、交流……」,不想被打擾。

可能提問者在他的經驗和環境裡面,

覺得沒有自己的空間,一直被別人打擾,

或是經常被逼著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他覺得非常疲憊。

所以他的第一個反射動作是:我想要休息。

第三、 想體驗「陰」,或習慣在「陰」的世界裡。

             這裡指的是兩極裡的「陰」。

 

如果想當石頭只是為了與眾不同,短期之內沒有問題。

但是長遠來說,你的理由必須變得更成熟,

想當石頭的理由必須不只是虛榮心的推動。

 

如果想當石頭是想永遠不改變、不交流、不學習、獨自一個人,

在靈性上來說,最終會有「危險性」。

如果這個石頭不想感知同一體,也不想與任何其他眾生交流,

他會變成一個在情感、思維都與其他眾生隔離和分開的生命,

這與修行的最終目的「同一體」是逆向的,背道而馳的。

走到最後就是宇宙中孤立的一個石頭,

之後可能會有無盡的孤獨,或數不完的情緒低落,

這會有危險性。

 

如果想當石頭是為了更熟悉體驗「陰陽兩極」裡「陰」的面向,

這沒有問題。

但是要注意長遠的陰陽平衡與和諧。

 

平衡與中庸

每個人都應該盡可能讓生活處於平衡狀態,

愛無止境p59 耶穌說:

「那些生活中庸的人,將形成新地球經濟的基礎,而因此繼承地球。」

「理想的「中庸」是帶著愛分享並且以豐盛的精神共同的參與!」

 

達到平衡,事情才會真正合情合理,對自己有益。

每個人都有責任要平衡自己生活的不同層面,

許多人是因為失去平衡,才想要恢復平衡,

理想狀況是平時要有更多的覺知。

 

通常我們的靈魂深處和大我、真我的目標是「展現上主的真善美」,

這是天生的一種動力和存在的理由。

如果做一個石頭能滿足這些需求,那麼你與你的大我真我就不會有衝突。

如果有衝突,會造成自己與大我和真我處於矛盾狀態,就會覺得不舒服。

所有的人都應該在感覺到生活或情感上不舒服的時候,

調整主動和被動,找到平衡。

 

2023.06.18. Arthur聚會問答

〜感謝Arthur指導!感謝AlohiOmni整理記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