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7

p8

這類生命三角失衡人士的例子在當今世界上很容易找到:

大學教授的整個人生都屬於思維領域,

而且為了敦促自己的智力達到理解能力的極限,而忽視了身體和情感生活;

又比如,一個舉重選手完全沉迷於自己肉體的力與美,

從來不想去開展他的理解能力,或是擴展他的情感領域;

最後一例,一個完全受自己情感擺佈的人,

經常被一股自己的思維無法控制的感覺浪潮所席捲和沖刷。

這些都是生命三角發展失衡的例子,

為了讓下三角隨著上三角達到平衡,

每一個已經任其發展的失衡情況都有修正的必要。

在此我們介紹了兩個三角的概念,

雖然我們在早期的著作中已經討論了大我和小我的概念,

但我們認為,藉由本書所包含圖表的輔助,值得再次進行討論。

 

人類不僅僅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人格。

事實上,當羅馬人使用「persona」這個字,

為演員在戲劇中佩戴的「面具」命名時,他們已了解這個事實。

「人格(personality)」這個字就是從拉丁語字根衍生出來的,

在此,我們要說明一個重要的真相,

那就是,人格僅僅是一個「面具」

靈魂在一個特定的生命期間中,採用了這個「面具」,

這段生命期結束後,就把它擱置一旁。

這個人格我們稱它為「小我」。

小我有自己的生命三角,下三角,投生的靈魂正是透過它面對彼此。

重要的是要明白,下三角失衡不一定對應至大我或靈魂有相同的失衡

雖然在許多個案裡發生這種情況。

讓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我們的意思。

 

仔細想想一個任由情感擺佈的人,

他容許自己的感覺和心情控制自己的生活,

讓自己與他人爭吵,並導致長期的沮喪和身體的不適。

現在,這種特質的「組合」展現於小我,

在第一個個案裡,可能表示在大我層面有著幾乎完全相同的失衡。[8]

在這樣的情況下,生命模式的目的,

是讓大我的這些特質以同樣失衡的方式展現於地球人格,

這樣他們能將人格引入困境、悲傷和心碎之中,

就是這樣,好讓小我最終能了悟到,這些內在特質才是造成困境的原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