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頻率
問:如何知道自己已完全臣服於上主?
答:
今天我們以情感頻率來說明。
情感頻率是創造的重要元素,
修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在創造一個嶄新的自己。
為什麼在圖中把情感頻率分為不同層次?
因為下一個主題要說明「和諧的關係」。
一個人與自己,以及和宇宙萬物之間的關係,
也會影響他信任上主,臣服於上主的程度,
這些東西全都是相關連的。
首先,觀察自己的情感頻率在哪裡?
獨自一人時,觀察自己的頻率,
或是面對某個人事物時,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所造成的頻率。
第一圈,是中間範圍最小的,情感頻率是:恐懼、怨恨、憤怒。
當一個人經常處於這些負面情緒狀態,
他的頻率無法讓他真正感受到信任和臣服上主的頻率,
無法讓他感受到天地之美,以及安寧祥和的感覺,
因為,這兩種頻率互相矛盾,通常不會同時存在。
進入第二圈,主要是批評、嫉妒、厭惡、執著等情緒,
這些情緒比第一圈淡一點,頻率沒那麼沉重。
批評和厭惡是討厭、推開、「不要」的動作。
嫉妒和執著則是「要」的動作,
就是要一個人事物或品質,但無法得到。
有可能是個人的低層欲望,驅使他去要一個東西,那就是「執著」,
得不到時是「嫉妒」。
當他處於這些頻率的時候,他不能體會到臣服之美,
無法感受到完全信任的安寧。
進入第三圈時,這個層次是冷漠和保持距離,
對人事物的情緒再淡化一點,沒那麼沉重。
對於人事物留下細微的批評、討厭、以及怕麻煩,
認為某個人事物很麻煩,雖然不再批評,但是保持一個冷漠的態度,
希望與對方保持安全距離,因為不想被打擾。
對人事物保持冷漠、和保持距離的階段時,
也沒有辦法體會臣服的頻率。
進入第四圈時,更好一點,是「中立」,
就是情感頻率已經沒有負面傾向,趨於中立狀態,
但是,還沒有完全正面,就只是中立而已。
在中立的時候,沒有負面情緒,
這個頻率是比冷漠更高一層的情緒頻率。
看到這個人事物,好像沒有看到一樣,但不是冷漠。
冷漠是還想要避開一點,覺得別來鬧我,離我遠一點。
中立的時候,無論雙方距離的遠近,都沒有反應,
但是,沒有反應並不代表它是最高的情緒頻率。
在中立的狀態,也許可以開始感知到一些平靜,
不見得是安寧,也不見得是臣服之美,
但是他開始能品嘗到一點的平靜,
因為碰到各種人事物的時候,他可以處於中立的狀態,
他慢慢能夠熟悉平靜。
進入第五圈時,會有多餘的精神和力量,開始對人事物有興趣。
這是在中立以後的一種興趣,這個興趣與執著不一樣,
所以更平靜,更客觀,更純淨。
當他對一個人事物有興趣時,
就可以開始創造,用創造美夢的各種方式創造,
在創造的過程中,才能有更多的成功率。
當情感頻率達到中立和興趣的階段,
成功比例才能開始增加,比方說30%、40%,
在那之前,大多都是處於掙扎的狀態。
進入第六圈,是更豐盛的頻率,主要是關懷、和諧。
興趣與關懷還有一個差距。
興趣是願意把注意力放在對方那邊,
覺得還滿好玩的,但是不見得會去關懷。
關懷的時候,多了一份愛心。
關懷的時候,會產生和諧,有一種互助的關係。
但是,在和諧的頻率時,通常可以不需要互動就有和諧。
和諧,我們最常聽到和諧是和音,
和音的時候,通常兩個音不是在同一個頻率,
而是在和諧、對稱的頻率組合,讓人們聽起來非常悅耳、非常好聽。
所以和諧的時候,就好像與另一個人平行,
不見得需要與對方手牽手,但是雙方會互相幫助。
舉一個例子是沒有互動的和諧,
我在YouTube上面看過一個影片,
有一些遊客在旅遊勝地行走,
其中一人的東西從背包上掉下來,
走在後面的旅人看到他的東西掉下來,
就幫他撿起來,掛回去。
沒對他說一句話,就直接歸位,好像事情沒發生一樣。
這就像和諧的頻率,有關懷、有照顧、有動作,
但是,不一定需要直接的「互動」。
和諧就像潤滑劑,如果一個社會非常和諧,大家的衝突會減少,
人們會覺得這個社會有溫度和溫馨,
所以關懷與和諧都是「愛」在發酵。
進入第七圈時,主要是愛和共振,
像耶穌在《愛無止境》裡說的,用愛來創造,
用愛來引導害蟲離開〜p54,
甚至用愛來倍增魚〜p55,
這些都是在說明以愛指揮。
經常有人會問:「我們如何才能用愛去共振、去指揮?」
關鍵就在於「情感頻率」的不同層次。
有許多人本來還在批評或冷漠的階段,
有些人想要創造是因為他們很不喜歡某一個東西,
這時,他們是處於厭惡的階段。
當他們看到《愛無止境》就說:「哇!我用愛來創造吧!」
他們試著從怨恨直接跳到愛與共振,
問題是,他們還沒有經過中間這些階段,
甚至連「和諧」都還沒達到〜更何況「愛」。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說明「和諧的關係」。
2021.07.18.Arthur聚會問答
〜感謝Arthur指導!感謝李姐整理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