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2

未來的世界- 第四章

 

第四章

 

先決條件

 

人是一個會思考、會計算、會評價的生命。

他喜歡加計數字,測量建築物和山脈的高度,計算財富的價值。

這些思維活動都不是不可取的。

不可取的是他傾向沉迷於「我的建築、我的山脈、我的財富」的想法。

所有權的概念當然是虛構的。

「人必有一死」這個簡單的事實使它成為一種嘲弄。

一個人只在擁有肉身的時候,才能擁有財產。

一旦脫離肉身,那些財產就會轉移給其他人或政府。

 

如果所有權不是永久的,人真的是所有者嗎?

我們認為「管理者」或許是一個更合適的詞。

因為在許多方面,人類不過是地球的管理者或管家,

負責照料他所誕生的這片土地。

即便是他的肉體,也是從大地母親那裡「借來」的,

因為,肉體的物質正是從大地的元素組合構成的。

如果人類能夠接受自己僅僅是「上帝葡萄園中的園丁」這個概念,

那麼經常伴隨「所有權」的假設與傲慢就會消失。

 

如果人類不過是上主家中的管理者,

他有什麼權利阻止別人分享大地的恩惠?

 

現在讓我們來比較「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對所有權的不同看法。

資本家致力於私有制,認為個人不僅可以擁有自己的個人財物和房屋,

還可以擁有工廠、大片土地,甚至山脈和湖泊。[35]

「純粹」的共產主義者,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人,

認為至少生產手段應該由整個社會「所有」,而不應該掌握在個人手中。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

由於所謂共產主義國家的人與西方國家的人一樣貪婪,

所以,共有財產的理念無法奏效。

真正的所有者是政府,或其分支機構之一。

 

西方國家和共產主義國家的錯誤,都在於堅持某些東西本來就可以被擁有

這顯然是不真實的。

人類越早接受自己僅僅是地球領域的管理者,

源於「所有權」概念的混亂和衝突就會越早消失。

 

這是一個迂迴的討論,為了灌輸一個理念:

地球上的一切僅僅是為了讓人類行使明智的管理責任。

因為,如果這種信念能夠穩固的根植人心,它將使得一個

「沒有失落恐懼、沒有嫉妒、沒有貧困、也沒有貪婪的文明」得以被建立。

這不就是一個理想的結局嗎?

 

那麼,「所有權」的假象,可以被更真實的「管理」概念所取代,

在這個概念裡,人類是地球財富的管理者

然而,我們希望確保,無論未來建立何種體系來取代現行制度,

都不會剝奪個人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這正是目前西方國家制度所允許的: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物品和財產。

換句話說,

我們並不認為每個人擁有某些物品、財產、房屋或其他東西是錯誤的。

我們不會提倡完全的共同所有權,

因為,這樣的制度對於大多數人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來說是相當不合適的。

人類經歷了無數的歲月,努力發展出獨特的個性,

並將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

偏好差異太大,以致於無法達成對一切財產進行完全集體擁有所需要的共識。

這種制度僅在某些原始群體中有效,

那些群體的人口較少,製成品並不存在,

且群體成員在態度、信仰和生活方式上表現出明顯的同質性。[36]

對於當今世界來說,這樣的制度顯然行不通,

正如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的經驗所證明的結果。

 

當前文明的錯誤不在於擁有個人分配的財物或土地,

而在於將這些財產與自我如此緊密的認同,

以至於忽視了所有財富都是上主的恩賜~

祂授命人類應當明智的使用地球的豐饒,造福所有生命形式。

 

因此,我們將提議一種制度,在這個制度下,

每個人都擁有對地球資源份額的控制權,

直到或除非他自願放棄這份資源。

 

同時,這個制度應該允許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

選擇以更為群體導向的方式聚集在一起,

集中他們的資源,並共同決定如何治理他們的生活。

廣義來說,我們認為理想的體系能夠給予最多的人最大自由選擇的可能性,

並提供現有的機制來滿足這些選擇。

 

我們可以從金錢的角度來進一步闡述這個觀點。

在前一章中曾提到過,

實際上是可以在不使用金錢的情況下,治理商業以及商品和服務的交易。

我們希望在本書中提供一個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制度。

同時,為了那些對變革較為抗拒且習慣於舊有貨幣制度的人,

任何理想的新體系應當允許個人選擇繼續以傳統方式使用貨幣,

直到且除非他們自願決定放棄為止。

也不應該施加任何不必要的強迫、壓力或懲罰,來促使人們放棄傳統貨幣。

每個人都應該自由的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

前提是這不會限制他人的自由。

 

現在我們希望轉向新制度的最後一個先決條件這與利益的流動相關。[37]

目前大部分商業活動都是利用大多數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

誘使個人為自己尋求商品或服務。

然而,一小部分商業活動推廣的商品則是為了造福買家以外的人

(如為「她」買的戒指、為孩子們買的玩具,等等)。

後者是改變利益流向的一個開始,

它假設購買者對商品的實際接受者有愛心或情感。

它還假設購買者會因為這份愛或情感,自願將物品給予他人。

 

因此,在舊有體系的衰退外殼中,已經蘊藏著一個更好體系的核心。

剩下的就是讓這個核心得以實現。

下一章將試圖做到這一點。[3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