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需求與供給
目前的經濟體系確保供需的平衡,至少從長遠來看是如此。
任何過度的需求會「抬高」所需商品的價格,
從而使製造商更具意願去生產那些商品,
(最終,)將更多所需商品帶入市場以滿足需求。
剛才解釋的機制假設,
從需求商品賺取利潤的前景會促使製造商生產這些商品,
因此,這一機制建立在假設「人類追求利潤,即個人利益」的基礎上。
所以,自由市場經濟學者大力推崇的供需體系,
是建立在貪婪和占有欲的基礎上。
我們之前已經解釋過,自由市場體系利用人類的貪婪來創造大量財富,
我們並不認為這個體系本身是錯誤的。
這只是基於貪婪作為人類驅動力的前提下,所能達成的最佳安排。
然而,如果我們消除人類的貪婪,那麼供需體系將無法運作。
我們需要的是另一種協定,能夠利用人類「給予他人」的心願,
以此方式滿足社會在商品與服務方面的需求。
此外,如果這可以在不需要現有貨幣形式的情況下實現,
這將是一個理想的協定。
讓我們更具體的說明為什麼這個假設的系統必須滿足需求。
假設在一個協定裡,沒有人受到貪婪(即追求個人利益)的驅使,
而且人們希望能夠給予他人。[43]
進一步假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任何他想要的方式來給予或服務。
很容易想像,在這樣的體系中,可能會有很多人選擇成為陶藝工作者,
因為這是一個令人滿足的職業,
結果社會可能會充斥著許多製作粗糙、漏水、沒有人要的陶器
(因為並非每個人都能做出優質的陶器)。
同樣的,裝配線工人單調且重複的工作將吸引較少的人參與,
結果可能會導致汽車或重型機械的供應量減少。
目前的經濟體系滿足這些需求的方法是:為單調的裝配線工作提供高薪,
並要求陶藝工作者生產吸引人且不漏水的商品來達成銷售。
這是一個美妙的自我調節體系,但遺憾的是,它建立在貪婪的基礎上。
我們需要一個美妙的自我調節體系,但這個體系不是建立在貪婪之上,
而是建立在服務和給予他人的渴望之上。
在下一章中,我們將開始描繪這個體系的輪廓。[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