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商品與服務
我們解釋過,當前的貨幣經濟允許商品和服務的自動調整,
使得需求與供給能夠相互平衡〜至少從長遠來看。
然而,在沒有金錢且沒有利潤動機作為激勵的情況下,
如何才能確保所需的產品會被製造出來,和所需的服務能被提供呢?
我們再說一次,利潤或個人利益的動機將被「給予他人」的渴望所取代。
但仍需要一種機制,讓那些希望透過(例如)製造業提供服務的人,
能夠知道哪些商品是最需要的。
我們將透過一個例子來解釋。
假設有一個大型且正常運作的社區〜例如一個城市〜正在依照新的模式運作。
所有商品都被賦予 1 到 9 之間的一個評級數字。
這些數字與物品的「價值」無關,
而是透過其波動顯示任何時間點的供需情況。
以梳子為例。
通常是灌入熔融塑膠在大型機器中注塑成型。
假設當我們第一次查看這個問題時,梳子的需求和供給大致平衡。
這使得梳子的評級為 5。
現在想像髮型流行發生變化,在幾個月內,梳子的需求大幅增加。
這種需求將通過以下事實來顯示:梳子的可用庫存或「存貨」正在下降,
因為大眾「消費」的梳子數量超過了目前的生產量。[49]
中央登記處或電腦會記錄這一變化,
並自動將梳子的評級從 5 調整為 6,甚至 7。
這種評級變更有兩個作用:
1) 向消費者發出梳子短缺的風險信號,
從而提示他們減緩取得梳子的速度;以及
2) 向梳子製造商和有資格從事該「行業」的人發出信號,
表明此時生產更多梳子是一項需要的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