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3

第九章 充滿至福的生活

 

 

第九章

 

充滿至福的生活

 

享受「人間天堂」是可能的嗎?

若天堂是一個充滿至福的「地方」免於我們平常與俗世連繫的痛苦掙扎,

則答案似乎是個明顯的「不」。

在求生的嚴酷壓力下,我們時常夢想有個更親切、更和善的地方,

並試圖逃脫至超越世界的庇護所中。

然而,在我與耶穌共處的期間,

我體驗到一種免於衝突的和平與自由,有別於我在這世間所曾體驗的一切。

或許,天堂就在任何上主的安寧普及之處。

 

在純然現實的層面上,

隨著訪談的進展,我注意到自己最顯著的改變之一是「處理問題的方式」。

身為一個藝術家,我一直享受著各種挑戰,

而且經常從成功的克服困難中,得到非常愉悅興奮的快感。

我確信我吸引了生活中大多數的競賽機會,

是因為它們所能提供的經驗與成就。

回顧過往,我得承認:

「解決問題」時常提供了我的「我執」一種特別但虛幻的勝利!

我在一九九二年間的殊勝片刻中,所感受到的美好差別是:

我可以不費吹灰之力的學習、實現、與成長,不需要營造障礙去克服。

現在我了解到真正的「克服」,是無論如何要回歸到真我的至福,

是明白我可以不受外境影響而處之泰然。

除此之外,我發現到:許多困難的情境可以經由選擇而簡單的放下。[219]

 

在我們個人與全體的歷史中,

必定有某些時刻,我們對於各種遭遇與困苦的價值作了決定。

既然問題似乎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

也許我們已經選擇了一個創造性的方法,並且將問題看成是探險與訓練。

或是相反的,也許我們將問題看成是懲罰與報應。

回顧耶穌的教理,卻發現一個更值得檢視的偉大看法,

那就是很有可能,「愛」擁抱問題只是為了證明問題的終極幻象。

 

我不只一次的請教耶穌如何吸引祝福而非苦難。

我們如何接收而且,真的有至福的生活嗎?

你能給我一套接受的方法嗎?

 

他溫柔的微笑說:我已經給了。

 

在哪兒?我很快的回問。

 

我所教導你的一切都是關於美好的生活,

雖然你可能會稱呼它為「至福」。

 

我帶著沮喪的語調回應。

儘管它們具有啟發之美,但我覺得「至福」難以理解,

而且坦白說,它們似乎比較像超凡入聖的訣竅,而不像人類的幸福法則。

著名的「至福」是幸福的宣言,出自於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

這或許是耶穌最偉大的演說。( 13 )

 

唯一我能自然表達的是

要是能像樹枝上的鳥兒在那裡,我會是多麼的快活。

我很想看到那些坐在加利利海岸山坡上的人們,興奮與期待的神情!

我多麼想親眼目睹耶穌將魚兒幻化成群!

要是能親耳聽到耶穌以母語說出那些祝福,會是多麼的珍貴呀![220]

13Matthew 5:3-10馬太福音5章:3-10

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儘管對於無法了解的事情我個人會有些忐忑不安,

但耶穌的開示總是深深感動我的心,

而且激發了想要看見它實現在我自己和全人類身上的深切渴望。

耶穌的寓言和隱喻富饒多層次的含義,

而且對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益處。

即使如此,有些來自聖經的字句和用語讓我摸不著頭緒。

因此,耶穌幫助我了解:

將他的母語翻譯為其它較具架構和形式之語言的難題。

亞拉姆語是一種非常實用、鄉土味濃厚、生動活潑的以色列人街頭用語。

像是任何時代地點的非正式語言,

任何特定的用字或詞彙,都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意義,

這取決於表達上的細微差異,或是與上下文的關係。

 

他將亞拉姆語的一詞多意和我們結構鬆散的口頭用語作比較。

例如,在英文裡,我們有一種說法我是cool ( )

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聽者可能會有幾種不同的回應方式。

有人可能認為我是指溫度,

然而另一個人可能推論我正表達出「冷漠」。

有些人可能會斷定:我處於一個自我平和的「冷靜」狀態。

然而另一個人可能會認為我是一個「嬉皮」冷酷型的人。

同樣一個句子,會有各種可能的解讀。

因此,翻譯耶穌教理的挑戰性,

已經不只是在拉丁語、希臘語或現代語言裡,找尋相對的表達而已。

這已夠困難了,但最大的障礙在於恢復已失落的上下文,

為了精確的決定原始陳述的真正意義

或甚至:真正原始的陳述是什麼。

 

「至福」在字面上的意義是:上主的賜福和非常的幸福,

這正是他承諾的最核心意義。

然而,耶穌所說的「至福」

同時也提到人類經驗裡無法克服的極限、悲傷和苦難。

我非常想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

我一表達這個渴望,他就開始詳述至福的道理,

讓我能親自聆聽,並且將它們的含義深植在心裡。[221]

 

以洪亮、厚實的聲音,他開始說:

虛心的人( the poor )是最有福的,因為天國是屬於他們的。

然後,他等待我的回應。

我答道:小時候我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就非常困惑。

對我來說,天國意謂著無限的豐盛。

那麼,貧窮( poor )怎麼會和天國的富饒相關呢?

我也被貧窮與天堂的關係搞迷糊了。

你說這句話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儘管在翻譯的過程中有所闕漏,如果你用心傾聽,你就會聽到真理。

但是,既然你現在仍然還專注在自己的誤解上,

讓我來幫助你解開這個難題。

你一直卡在「poor」這個字。

在亞拉姆語裡,「poor」這個字有好幾種含義,

不過可以從上下文和所傳達的內容來決定其意義。

Poor」可以代表貧窮的,或是貧瘠的,例如缺乏養分的土壤。

它可以意謂: 缺乏能力、品質不佳、潛能低落、或是有缺陷。

這些意思很容易翻譯至你所使用的語言的定義中。

然而,在亞拉姆語裡「poor」還有一個意義,

這在大多數的現代語言裡並未被使用。

這意義是「單純和不複雜」

當我公開宣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真正要表達的是「單純」!

讓我現在正確的為你吟誦一遍,然後你可以告訴我你的感覺如何。

「那些生活在單純中的人是最有福的,因為單純之所在,天國之所在。」

 

真是完美!現在我感覺到被那至福深深的滋養。過一會兒,他繼續解釋。

 

基本上,最重要的告誡是:

不要將複雜的事物和階級制度引進靈修過程和一般生活中。

架構對於物質生活或甚至是對社交生活來說是必要的。

然而,如果太過強調的時候,特別是在靈修的領域,

就會導致孤立、挫折、批判、和傲慢。

對於限制你和控制你接近上主的信仰體系,不要授予任何力量。

不要屈服於階級制度的暴政,

它們要求你根據人類制定的許可或規則攀登你的靈性生活。

那正是關於巴別塔的關鍵爭議。[222]

 

古巴比倫人的宗教信仰被僧侶的權力階級層層控制著,

他們僭取所有的權利,以控制一個人提升至天堂的渴望。

在組織化的宗教裡,這已是不斷重現的問題,

而且許多宗教帝國最後都已滅亡了,

因為它們都是奠基於頭腦和人類權威的架構。

天國並不是憑藉著人類領域裡的架構和階級制度而達到的。

如果你將人類所制訂的無數條件包圍住你的神聖經驗,

那麼,基本上你所做的只是關閉天堂的大門。

保持靈性的單純。只有一體靈性,別無其它。

 

你不需要攀爬一千個階梯才能完全和你的造物主靈性連結。

靈性就在你之內,靈性是屬於你的,靈性環繞著你,靈性擁抱著你,

而且永遠都與你同在。

你不需要架構的許可才能得到上主的靈性早已為你保有的一切。

所有歷史上龐大的帝國,都因為控制他們靈性生活的階級制度而化為灰燼。

這就是為何我說:

「靈性單純的人是最有福的,因為單純之所在,是天國之所在。」

當你靈性單純時,只要你請求,一切都會賜予你。

在轉化到一個更精華的層面之前,你不需要汲汲去獲取一個新的層面。

「愛」和「單純」是圓滿的靈性生活僅有的條件。

 

任何分裂內鬥的王國終將導致其荒蕪孤寂。

任何分裂內鬨的城市或家族也都無法保持屹立不衰。

原因就在於只有一體靈性,而且它是不可能被分裂的。

你不能說一件事物有靈性,而另一件事物沒有。

你不能說一個人屬於靈性,而另一個人卻沒有。

不要企圖剝奪任何人事物的靈性。

靈性在萬物之中、屬於萬物、而且與萬物同在。

靈性沒有先決條件,也沒有階級制度。靈性是一體的。

如果你試圖去分裂靈性,那被分裂、崩潰、瓦解的架構會轉而對抗你。

每當你試圖去分裂靈性時,你已同意了自己去收拾那殘局!

從你自己生命所在之處的單純性接受並且榮耀一體靈性,

是進入天堂的秘訣。

接受靈性,無論你身在何處,狀態如何成為你自己。

一隻平靜接受自己、對永恆感到驚奇的跳蚤,

比起一個只為了自己貪婪的欲望,企圖去捕獲所有事物的巨人,

更可能看到上主的面容。[223]

重要的不是大小或是重要性,而是接受與單純。

單純裡有圓滿,它會帶給你極度的喜悅。

 

他從來沒說過,

那些建造頭腦或世界的複雜架構去歌誦自己優越地位的人是有福的”…

或任何類似的話。

反之,他強調:當我們確認自己是「愛」,

並且在超越人類造作的領域裡,與我們的造物主的愛結合,

我們在靈性上是受到祝福的。

 

階級制度是世界精英統治論的一部分。

架構屬於地球。

當你與人類和造物主的關係提升得更高、更充滿愛,

架構的控制就會消失。

那些聲稱透過層層架構感知而提升的人,只是在他們的頭腦裡提升而已。

他們還沒見到天國。

當你在靈性上提升,架構的世界就會消失,

並且將無法影響你的覺知,也和你的覺知少有關聯。

在愛與靈性裡,既沒有階級制度,也沒有架構。

「愛」是你生命的源頭。

 

同時保持你思想的單純。思想產生行為。

因此,守護你的思想並正確的引導它們,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把「愛」比喻為「最高指揮官」,

而把你的「思想」比喻為在戰場上對軍隊發號施令的「上校」。

命令被如實傳達到軍隊裡是很重要的,而這就是思想的角色。

所以,守護你的思想,並且好好的指引它們。

可是,如果你誤以為思想是你生命的源頭,你將會忘記你真正的力量。

 

當他這麼說的時候,使我想起我在學習和應用正面思考的個人經驗。

當我在俄克拉荷馬大學教書時,我報名參加了一些研討會,

我相信也希望它們可以幫助我保持專注於我的工作,並且能更好的指引我的意向。

每一個課程都談到正面思考的過程,

而且起初每一門課似乎都很有用,並且帶來改變。

然而,每一個方法在我用過一段時間之後,它的效果就大幅下降了。

事實上,這就是為何我上了幾個課程,而不只是一門課的原因。[224]

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持續有效的方法。

當我想起這個經驗時,我了解到耶穌已經觸及問題的解答了。

所以我請求了解更多。

 

那些步驟在一開始的時候對你很有效,

是因為你儲存的愛需要引導和聚焦。

一旦你應用並疏通了原本儲存的愛,就沒有別的需要去完成的了。

你必須以「愛」作為思想的後盾,好讓它們得以有效運行。

如果,思想背後的動力可以更充分的被了解,

那麼,許多關於思想發展與管理的美好課程將會運作得更好,

並且擁有更持久的效果。

把你的「愛」與「思想」比喻為一個弓箭手。

如果,你的「愛」是那個弓箭手,

那麼,你的「頭腦」是那個弓,

而你的「思想」就是那些箭。

若沒有謹慎的引導思想,你就無法射中靶心。

若沒有「愛」去拉那弓弦,你的推動力就會薄弱或被誤導。

這些事情都是你完整性的組合成分,

然而,「愛」是你單純的動力。

守護並且引導你的思想是很重要的。

儘管如此,不要從你的「愛」分出一部分力量給你的思想,

而且,千萬不要認為天堂的鑰匙可以透過你的頭腦去掌握。

你的頭腦無法開啟那扇門。

頭腦的活動總是導致複雜性,而這必定需要架構才能執行。

在頭腦架構的階級制度裡,想法在複雜的層次裡提升。

這類複雜的標準總是會規定:某些人或是情況優於其他的人或情況。

然而,「愛」是單純的,而且靈性也是如此。

保持單純,並且避免複雜生活的陷阱。

 

當我思忖著這個關於思想和頭腦的解釋時,有一股特別的好奇心油然而生。

雖然他沉穩且平靜,但是他歡迎的面容暗示著我的問題會是受歡迎的。

但是,在我問這個問題之前,我需要先釐清內在升起的感覺和想法。

 

自古以來,

已經有許多關於神聖架構、神聖建築物,以及神聖幾何學的概念與信仰。

當我想到「單純」的真正本質時,我也思索著這些概念。[225]

起初,因為架構的目的就是規定、涵蓋、和區分,

我思考著架構的規則,以及它為何只能盡其所能的模仿單純性。

如果「同一體」是基本的單純性,那麼透過架構追尋完美將會是徒勞的。

我們的確可以創造架構的規則和對稱性,

但是,生命的動力卻不可避免的會侵蝕它虛偽的單純。

這並不表示我不欣賞那些架構中顯現的「美妙和諧與單純」的片刻與情況。

當然,身為一名藝術家,我最興奮的一些片刻,

是當「複雜」臣服於「單純」時,僅在顏料與帆布的表面上,

一幅作品就能散發出優美的光彩。

最特別的是,

當我聽到單純的節奏在華麗複雜的旋律與副旋律的安排當中重複出現的時候,

我會因為這些美妙的音樂而深受感動。

我的思維漸漸轉為一種強烈的感受,欣賞並感恩那令人敬畏之「愛」的單純性,

而且,我忍不住問道:

“世上有任何一種美麗的對稱性、圖案、以及和諧是神聖的嗎?

 

他回答:“雖然,你可以在大自然、思維、和藝術表現之中發現美與單純性,

可能確實傳達了造物主神聖的臨在,

但是,只有造物主是神聖的。

被這些認為中的完美感動、啟發、或甚至療癒是很好的。

然而,如果這類的模式與和諧被編造為固定的概念,

並傳說為擁有內在的完美或是自己的力量,

那麼,任何可能呈現的潛在價值都會被一筆勾銷。

完美的片刻和展現來自於萬物自然的和諧。

除此之外,沒有什麼架構是不能被「愛」取代或是重新組合的。

不然,怎麼會有奇蹟呢?

靈魂又怎麼會有自由呢?

 

“除非你了解任何一個架構都可以被「愛」重新組合,

否則,你無法了解我如何複製魚,或是治癒病人。

如果你想增加任何東西,

你所必須做的只是取一部分或是一個樣本,然後充分的愛它。

 

“如果架構是萬物的主人,除了透過養殖和基因複製,

無論魚有多少條,只會保持多少條。[226]

原因在於:架構的形式使自己持久,

藉由透過尊重界線,和使每一個分離的個體定型的模式。

架構定義了界線,也因此造成分裂!

依次類推,這會使架構成為模式和界限的主宰!

以科學術語而言,這就是「守恆定律」。

如果我們考量一條魚內在所有的金剛微粒、所有的靈性、和所有的愛,

那無限的潛能是深不可測的。

它無法被遏制,而且只需要驅動的力量,就可以變得很多。

 

“當你尋求療癒時,不要想著疾病 (因為你不會希望使它加倍嚴重)

但是要愛健康,直到健康加倍,並且取代不健康。

這就是感恩的奇蹟:「任何你感恩的都會增加。」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給予的時候,帶著愛給出」是如此的重要了。

以那樣的方式,你使禮物加倍。

你可以增加並且擴展任何東西。

帶著足夠的愛,一個東西可以變成許多東西。

 

當他說這段話時,我了解到架構是多麼脆弱且充滿防禦性的,

但是,為了生存和成長,在擴展和塑造自己的時候,生命卻是多麼具有彈性。

 

有許多故事是關於:在危險的情況下,天使為人類而介入。

這些被記述之難以置信的援救似乎證實了:

為了生命更偉大的目的,架構世界是可中止的。

或許這類的行徑是要來提醒我們:雖然我們在地球上也需要秩序,

但認為任何架構組織是神聖的,將會是一項錯誤。

「愛、靈性、和金剛微粒」的單純性超越所有的架構。

這些元素存在於所有的形式裡,並且擁有無限的變化潛能。

 

我仔細思量單純性的持久品質,並且感覺自己彷彿在海浪上打滾兒。

接著他開始吟誦第二個至福。

它幾乎像是緊接著第一個至福之後的一首新的旋律。

確實,從第一個到第二個至福之間,有一種自然的進展。

了解了只有一體靈性、一體存在、和一體永恆之後,

接受並相信「沒有任何真實的事物曾被遺失或忽略」就變得更容易了。[227]

 

“「哀悼( mourn )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得到安慰。

 

當他朗誦這些文字時,他的聲音優美動人。

我的表情必定已顯露出些許的不安,因為他以關懷的語氣問我擔心什麼。

我回想起自己悲傷的事情,而且,老實說,它們感覺起來並不像是賜福。

 

再一次,在翻譯時又遭遇到字面與意義的問題。

在亞拉姆語裡,

「哀悼( mourning )」可以解釋為:悲傷、悲痛、痛苦、或痛惜。

這些意義大多具有負面的含義,而且暗示了對「失去」的執著。

然而,當專注於哀痛的價值時,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含義可以被表達出來。

我所指的是「淨化與釋放」的行為。

這和「悲傷與失去」的內在化相當不同。

當一個人最初認清並經歷悲傷時,就如同苦難降臨了。

起初是震驚,接著是沮喪,因此他轉向內在來承受情緒和精神上的創傷。

這就是悲痛。

當過程達到最後的臣服階段時,哀悼產生了。

當他體會到接受與釋放,哀悼」是那自然流露的淚水。

在那種情況下,即使他已失去某些執著的人事物,

「心」仍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持續。

一旦釋放了那些無法保留的人事物,他就痊癒了。

透過釋放,這個人被賜福了。

悲痛是執著於那已經失去的~而哀悼則是釋放的行為

當悲痛襲擊時,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是被賜福的。我也從來不會建議這種事。

然而,透過淨化、放下、和淚水的宣流來釋放悲傷,最終,痊癒將會發生。

 

這個過程攸關任何一種事物的喪失,而不僅僅是指失去一個心愛的人。

失去的可能是一個夢想,或是一個希望。

甚至感覺童年悄悄的逝去,也會帶來一陣感傷,以紀念那份正被釋放的愛。

這樣的淨化開展了一種空間,使得慶祝新浮現的生命階段成為可能。

有時候也得承認生命裡一個職業或是角色的結束。

釋放與紀念過去的一切,可能會有淚水,

但也會有許多的門徑通向未來的可能性。

 

接受這個過程是美妙的療癒,並且可以帶來許多的賜福。

這是因為「愛」有兩個部分凝聚與釋放。[228]

只有透過經歷和領會「愛」的兩個面向,生命才是完整的。

「愛」的延伸、連結、和擁抱的面向是容易且令人喜悅的。

釋放和說再見就困難多了。

有些時候必須釋放所有人事物,

在釋放的過程中,你放下執著,然後你再度變得完整。

因此,你是受到祝福的。

 

以深遠洪亮的語調,他接著說道:

柔順( meek )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會繼承整個地球。

 

我近乎尷尬的無法承認,我有點難以接受這份賜福,

因為「柔順」帶著「服從」的意味。

雖然謙卑是一項高尚的個人品德,

但是「柔順」的概念還提供了其它意義,並不僅止於此,

尤其是關於人類的相對價值。

「柔順」並不是一個容易讓我去把它與「繼承地球」一起聯想的概念!

這意謂著我應該以卑屈的地位去過一生嗎?

或者,我們再次面臨翻譯上的難題了?

 

他微笑並且說:“是的,更清晰的翻譯將會有所幫助。

「柔順」( meek )這個詞在亞拉姆語裡有幾個意義。

它可以表示:謙虛的、卑微的、卑屈的,或是謙讓的。

然而,這些都不是我所表達的意義。

在英語裡,我所要表達的最貼切的字是「中庸」( moderation )

這才是它應該被詮釋的方式。

「那些生活中庸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繼承地球。」

中庸是上主的經濟原理,也是賜福的經濟法則!

當你生活中庸時,你不就是在平衡中嗎?

當你生活在平衡中,你不就是完整的嗎?

當你完整時,你不就繼承了地球嗎?

 

「中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從均衡與平衡取得它的力量。

它不能以同一個價值或是限制被強加於所有的人身上。

它必須透過洞察而學習。

一個身負重任的人比一個責任較少的人,需要更多的資源,才算「中庸」。

「中庸」並不是祈求限制或遵從,

而是合理的祈求「一個人在平衡時更為完整」。

一個人所需要的事物是經由他或她能夠「愛」的事物而定的。

在「愛」的指揮之下,透過「中庸」,一切事物都會得到供應。 [229]

 

當他說這道理時,他也提醒我不要把「中庸之道」變成一個新的評判標準。

 

一個人的中庸可能對另一個人來說太過分,而對其他人卻不足夠。

在中庸之內也有動態改變的層面。

中庸是平衡,但它並不是沒有內在活力或變化之靜態停滯的平衡。

中庸有一定的進展成果,

經由成長、波動、守恆、和分享來維持它自己。

幸福是中庸的真實感受。

 

在所有人事物當中尋求中庸。

我不只是在物質的積聚或是身體的舒適上,

也在你吃的食物上、以及在心智的追求、習慣、和工作上建議「中庸」。

當地球成為天堂時,經濟原理的標準將會是「中庸」的標準。

「當其他人挨餓時,某些人還在積聚錢財。」這將不再是常態。

當你學習到:

你所分享出去的一切事物都將以倍數增加,

並且成為你自己接受的基礎,

分享將會變成一種喜悅。

 

這些賜福有一個美妙的邏輯。

每一個都是從之前的一個洋溢而出的自然結果。

當一個人知道生命的需求是如何被供給的,

就會自然的願意去釋放那些無法保留的人事物。

當一個人願意去釋放的時候,就會停止專注於囤積。

當囤積的行為停止時,生存只需較少的努力,

而一個人擁有的美善可以擴展至所有人擁有的美善。

 

我急切的應用他所說的話,

次日,我徹底的檢查我的衣櫃,並且發現有一些很好的衣服掛在那裡,

因為它們不符合我的需求或是不適合我穿,所以都沒有被穿過。

當我開始想有哪些朋友可能喜歡這些衣服的時候,

我注意到在「所有權」裡有一個更深層意義的責任。( 譯註:詳見p265 )

事實上,我很關心要找到這些衣服的真正主人。

當我打電話給我的朋友時,

贈送的過程讓人覺得很自在,而且沒有施捨或是高傲的態度。

我只是說:我衣櫃裡有一件衣服,我相信這件衣服其實是屬於你的。

我買這件衣服的時候,一定是想著你。 [230]

然後,我以同樣的方式送出了一些書籍和裝飾品。

當我檢視過我的書櫥和衣櫃之後,

透過尊重正確所有權的原則,我對分享的敏感度增加了。( 譯註:詳見p265 )

接著,最令人驚訝的事情開始發生了。

朋友們也以分享和禮物交相回報,而他們送給我的東西似乎都真的屬於我。

 

他進一步說明:

金錢可以讓你佔有,但是它無法使你得到真正的所有權。

真正屬於你的事物,取決於你的「心」所吸引的,

以及你的「愛」所指揮的。

只有你的「心」的財產可以為你帶來生命的滿足與滋養。

當你實行中庸之道的時候,你就會了解這道理。

逛食品雜貨店的時候,你將會知道你需要哪些食物。

你不必暴飲暴食去補償潛意識的渴望。

人類由於過度的行為,

已經破壞了許多對於真正需求和正確擁有的敏感度。

這類的濫用不只限於過度的物質和肉體上的歡樂。

還有過度工作、過度節制、過度受苦、過度懲罰、過度悲傷、和過度控制。

有些人的生活裡充斥著失敗和貧乏,

卻從未領悟到他們過度的形式其實是一種個人的抑制

任何事情都可能被帶向極端。

每一個追求、每一個循環都有一個必須回歸平衡生活的點。

在平衡之中,存在著完整性、滿足、和賜福。

 

那些渴望正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將會獲得滿足。

這份賜福是直接與「神聖天心」連結的,

因為,當一個人渴望正義的時候,

他心中最根本的純淨與天真就會被喚醒。

耶穌多次提醒我:「心」保存了我們天真和美善的內在核心力量。

透過「心」的力量,我們可以成為我們「愛」的本質。

耶穌的臨在為此展現了完美的典範。

 

每天我的杯子都滿溢。有他的一句話就足夠了。

每當我與他同在時,我都會感到很滿足,

因為,我臨在於他的正義和正確性之中。

正義是很難了解的,因為,我們在這個世界所看到的單純事物是如此之少,

而對於被利用來偽冒是正確的事物,卻看得如此之多。[231]

在完全了解這份賜福之前,我需要對「正義」的主題有更清晰的了解。

 

「正義」是你展現你「愛」的本質。

這意味著:你與自己的關係是正確的、你與同伴的關係是正確的、

你與上主的關係是正確的、以及你與一體靈性的關係是正確的。

單純的展現你「愛」的本質。

這是透過與「心」的正確關係而被發現和發展的。

 

「心」是一個強有力的磁性中心( 譯註:詳見p166 )

它為身體與靈魂產生生命的能量,

並且為你吸引來一切生命所需且必備的事物。

在「心」的聖殿裡,你會感到造物主的臨在,並且浸潤於祂神聖的正義中。

從這些聖潔的交流中,「智慧的高等原則」會揭示於你,

而且,「正確性」會透過它們來到你的生命裡。

 

「智慧的高等原則」在第七章有更深入的表述。( 譯註:第七章:心是你的高等智慧 )

然而,從「與生命的正確關係」的觀點,

重新思量「智慧的高等原則」,是很重要的。

它們是:同一體、愛、生命、尊敬、誠實、公正、以及和善( 譯註:詳見p177 )

同一體」是所有正確性的基礎,所有的「愛」透過它而展現。

當我們為「愛」所動,我們就接受了愛的指揮、和指揮權。

透過「愛」,我們充滿更高等的「生命」知識。

「生命」是智慧的第三個供給者。

「生命」產生「生命」,並且吸引「生命」。

當我們正視「生命」時,我們看到安住於它之內的真理。

只有心懷「尊敬」,我們才能學習。

透過「尊敬」,我們敬重「生命」的正確性與美妙,

以及別人的正確性、美善,和「愛」。

天真的感知是:看這個世界的本然,而且了解它已是足夠。

所有的答案就在我們面前。

知道了這個事實,「誠實」的原則就被啟動了。

然後是隨之而來的「公正」,

我們在「公正」裡看到所有人事物的平衡,以及所有行動回復平衡的需求。

最後是「和善」,這是上主的旨意。不可能有比上主的旨意更偉大的正確性了。

 

他接著說道寬恕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得到寬恕。

那些給予寬恕的人,也會得到寬恕。[232]

在寬恕別人時,我們也獲得寬恕。

除此之外,耶穌給我另外一個理由~只有「心」能夠了解寬恕。

因此,在每天實踐寬恕的過程中,「心」就會在你的生命裡占有卓越的地位。

 

每天都實踐寬恕。寬恕使靈魂從束縛中解脫,

而且除此之外,寬恕是你的頭腦永遠不會了解的一種行為。

你頭腦唯一的意圖就是:使帳目平衡。

就道德議題而言,頭腦只想要得到平等對待。

因此,每天實踐寬恕,即使只是在芝麻小事上。

這是一個調和頭腦與加強「心」之力量的極好方法。

雖然,寬恕不僅僅是一種平衡因果的方法,

但這確實是實踐寬恕的正當理由。

實踐寬恕更重要的理由是:每當你寬恕時,你就會成長。

當你成長時,你受到更多的賜福,

而且,那些可能傷害你或使你抗拒的事物會自動失去影響力。

寬恕是成長的花朵。那些不願寬恕的人,對生命的影響力會有限。

 

內心單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能看見上主。 這是第六個賜福。

 

在上主的眼中,沒有罪惡,你是完美的。

這就是為什麼罪惡的行為使你和你的源頭分離。

在你「心」的純淨中,你和你的造物主是一體的。

 

那麼,為何我們不能更容易的進入我們的「心」呢?我問道。

 

因為你不認為自己是純淨、完美、和天真的。

直到你如此看待自己,你無法進入「心」的聖殿。

只要你試圖帶著自己不值得和錯誤的想法,

你就會被留在「心」的門檻外,而且無法進入。

我的使徒們常常問我要如何祈禱,他們想要知道祈禱的用字和方式。

我的回答永遠是:安住於「心」,就是祈禱。

最後,我給了他們一篇祈禱文,它能夠解開心門的枷鎖。

以我的祈禱文祈禱,任何人都可以回復他的純淨與天真。

這是對「心」的祈願。

因此,當你唸誦這篇祈禱文前,

記得在安靜、平和以及天真的狀態中逗留片刻。[233]

在這個神聖的殿堂裡,你和天父是一體的,

而且在這一體性中,

你的源頭知道你需要的每一個人事物,並靜觀一切為完美。

當你進入神聖天心,你回歸你的生命,並且再度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當這發生在你身上時,上主的面容怎麼可能會沒有展現呢?

 

透過天真的感知,你也可以感受到上主臨在於萬物之中。

這是感知的純淨。

透過這個練習,你可以與你的生命和平共處,

並且看見你面前人事物的美好。

一切都是在天真中被創造出來的。

如果你要看到上主的面容,必須如此靜觀。

創造實相不是頭腦的領域,它的領域是觀察、整合、了解和執行實相。

接受實相是「心」的領域。純淨的「心」會無條件接受。

雖然頭腦會努力去了解,

但是頭腦會捏造出它無法了解的事物~或者更糟的是,頭腦會批判。

這是個危險的現象,因為頭腦會捏造實相,

誘導你遠離你的本質,以及你生命的真實目的。

當你臣服於「存在並不需要改造」這個事實、知道存在本「是」,

你將站在看見上主面容的門檻上。

 

批判會使你遠離這神聖之處。

批判實際上是純淨且完美的上主之子唯一能夠犯的罪行。

批判是原罪,而且持續的批判會使你遠離你的造物主。

 

我注意到他對於批判的態度是嚴肅的,就忍不住要問:

如果批判違反了天真,而且如果上主是所有天真的源頭,

那麼為何聖經裡有這麼多關於上主所定的批判呢?

 

批判( judgment )的希伯來文是mishpat這個字,

事實上這是指「救贖與擁護」的意思~不是「指控與定罪」。

人類真正的潛能是天真且美好的。

沒有人比上主對這個更了解與支持的了。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提及上主時,我經常用「天父」這個鍾愛的稱呼。

父親的愛是我可以給你最好的形象,

因為你的造物主總是給予你充滿滋養的保護。

如果你批判任何一個人,你就是和那個人的守護神與擁護者對立。[234]

天父看顧並且守護他的孩子,

儘管他們可能因為錯誤的自我概念,

或是在不公平的世界裡犯下任何過錯。

你的天父知道這個差異,

並且在這個幻象世界所設計的一切指控之下,回復你基本的正確性。

 

“批判( judgment )的古希伯來文字意義

( 是在面對指控的時候,對於個人權利的保護)

是你們美國司法系統的支柱,在一個人被證明有罪以前,他是無罪的。

在所有的指控都被聆聽與考量之前,

法官必須保護被告的權利,視被告為無罪。

這是天父的立場與態度,

但是其中的清晰、純淨、和原諒,是遠超過人類的法庭所能擁有的。

是幻象的世界與誤導支持了罪惡感與自卑感,

並且利用譴責與懲罰的力量去支持它的毀滅性計畫。

要是上主之子能夠領會「指控」的徒勞無益,

那麼整個團體就會因為天真的感知而欣欣向榮。”

 

當我這麼說的時候,我並無意去暗示:

破壞性的行為不應該被阻止,或是違法者不應該被管束或懲罰,

因為在人類族群中,修正與改過自新對責任的發展是必要的。

重點是:所有修正的行為都應該被應用在重建團體的目的,

而不是分裂或消滅團體。

 

當我和我的門徒說話時,我經常使用「羊」或是「魚」的寓言。

這是為了描述群體不帶任何批判的接納性。

魚生活在魚群中,正如羊生活在羊群中一般。

這兩個群體接納新成員進入團體時,是沒有任何條件或保留的。

在這些生物中,有一種屬於一體靈性的單純天真。

我曾經見過一群六隻羊的羊群,在被驅往草原或是市集的路途中,

透過增加新成員而發展為一萬隻的羊群。

從來沒有一隻羊被拒絕過。

包容是無條件的。

 

我很高興他澄清了以「魚」和「羊」作為寓言背後的理由,

因為,我一直都對於和這些群體所聯想在一起的盲從、平庸、和依賴沒什麼興趣。[235]

 

當他注意到我的釋懷之後,他補充了下面的說明:

“我的意思是說,人類應該群居在一起,彼此支持與和睦協調,

然而,不需要以個體性為代價、也不必盲從於派別或小團體。

 

每天,他都示範了天真的感知如何避免「以批判來改造生命」的可能性。

當我處於他的臨在中,生命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這並不意味著,當我感受到我的困難或是異議的時候,我沒有表達出來。

這種表達的自由,也是天真感知的一個層面。

然而,我卻發現:透過不斷的嘗試去迎合頭腦先入為主的偏見與批判,

我們是如何消耗我們的生命力。

耶穌說:

大部分的衝突都是自己造成的,

來自於對生命的抗拒及否定存在的真實本然。

 

藉由完美無縫的連繫,這個說明引領我們到下一個至福。

和平的協調者有福了,因為他們將會被稱為:上主之子。

 

生命中有許多創造和平的方法。

一個人不一定要成為一位外交官、談判者、諮商師、或是神職人員。

這個賜福也不被限定於調解辯論與爭執。

它的力量來自於終止二元性的恩典。

當你終止二元性,你會因為「完整性」而充滿賜福。

當你超越了「生命必須被視為對立兩極之間的衝突」這個概念時,

你就會是一個和平的協調

人類此刻最需要形成的關鍵認知是:二元性的生活方式已經不再有益了。

我們靈性的「一體性」需要被認知,並且透過接納而實行。

 

他對和平的概念比起只是解決在辦公室的衝突,或是家庭裡的內鬨,

更加博大深遠,更具有普遍的影響力。

雖然我們專注在惱人的問題上,並且經常為了它們而失眠,

但它們大多數是獨立的衝突情況。

人類二元性的核心是:人類製造了自己的問題,

然後用同樣的問題去宣稱:「多棒啊! 我們解決了它。」

當一個人製造了最初的問題,他本來就應該能夠解決它!

更好的詢問是:「我們真的需要這個問題嗎?」 [236]

 

當他說話時,

我思索著我們在許多方面被表面的對立條件限制著,

/ 下、內 / 外、前進 / 後退、高興 / 悲傷只是列舉幾個而已。

 

我們的時鐘和日曆標示著日夜的節奏。這個會影響我們的思考嗎?

 

他和藹的回答:是的,它會影響。

不過,你可以選擇專注在那有限的觀察上,

或是看得更遠,以獲得一個更完整的了解。

讓我告訴你這類延伸的感知是如何運作的。

只要想像你搭乘著地球平流層中的一座衛星。

現在回首看著地球,告訴我你看到什麼。

 

嗯,從這個角度,我看到太陽照耀著整個地球,

而且在遙遠的邊緣有一點陰影,雖然明亮與黑暗的部分並不相等。

幾乎每一個角落都有微微的光。

 

這就是重點。

黑暗與光明根本不是對立的。

它們表現了暴露在不同光源下的多變狀態。

這並不是二元性。

二元性的概念模型是一個被過分簡化的參考架構,

是頭腦為了滿足它對架構和對稱性的依賴而創造的。

頭腦尋求解釋而不是去了解。”

 

日與夜並不會終止,

然而,你不需要持續視他們為對立的。

不必再去想著:夜晚與白天擁有同樣的力量。

都是光的力量,只是有不同的亮度與阻礙罷了。

一旦你理解了全貌,二元性就消失了。

更高等的智慧是透過對完整性的綜合感知而被展現的,

它回復了你對「一體靈性」的認知。

上主之子是那些不以二元性概念去解釋生命或是管理生命的人。

那些試著在萬物中感知「一體性」的人,都是上主之子。

 

我想知道,我們是如何陷入這麼短視的思考模式的? [237]

 

看出了我的想法,他回答說:

人類在一個同樣正在成長並整合的世界裡成長與生活。

以有限的方式探索生命,導致了對生命有限的了解。

然而,最嚴重的制約來自於人類感知、產生、和控制能量的方式。

能量是一種攸關存活的東西,

因此,能量的管理對於意識有著深刻的影響。

從人類發現可以經由摩擦兩根木柴,蓄意的創造火的那一刻開始,

人們就將文化建立在「以摩擦所產生的能量」上面。

核能發電廠也不例外。

雖然,使用的「木柴」更加精密了,

但是所產生的能量仍然是極性互斥、摩擦產生作用的結果。

 

這將會改變嗎?

 

會的。人類正在邁向科學理解之新紀元的開端,

它將會揭示經由「引力」的模式而不是「阻力」的模式所產生的能量。

目前人類對於電磁的知識,係源自於對電阻的了解。

然而,有一個原始的引力場經由連續引力裡無向量的屬性而產生。

因此,磁力可以被視為是衍生的(例如電磁)

或是原始的能量(例如引力場)

這取決於一個人對能量的了解程度。

在它的原始狀態下,並沒有兩極或是電阻。

現在仔細想想一個文明,

在這文明裡,能量並不是一種需要去爭取或是積聚的東西。

你可以看到一切事物會如何改變嗎?

 

當我仔細思量他的教理時,安寧擁抱著一切。

然後,當他說最後一個賜福的時候,這寧靜才被中止。

 

那些為了正義而被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堂是屬於他們的。

 

在這個賜福裡有一個重要的課程,

並不只是為了天堂,也為了地球。

這是任何一個人可能面對的最困難的課程,

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

一個人將超越苦難的肆虐,並且體驗到真正的解脫。

這就是為什麼,它是最後一個賜福。 [238]

 

我很高興聽到他的保證,

因為,坦白說,這份至福總是讓我感到有點害怕。

由於他偉大的力量讓我感到欣慰和謙卑,

我只能藉由顯露我的不安,以及承認我在理解能力上缺乏自信來回應。

然而,我想要聽聽任何他願意和我分享的事情。

 

這份賜福的力量存在於這個事實裡:

萬有的造物主與萬物同在,並且在萬物之中。 

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沒有上主的。

沒有任何一個體驗是上主沒有參與的。

沒有任何一個了解或是覺知的層面,是沒有上主的。

只有在幸福的狀態裡認識上主的人,僅僅了解造物主的一小部分而已。

一個必須在接受上主的方式上設定條件的人,無法接受上主。

一個只能在極樂和豐盛的經驗中認出上主的人,

在生命的其它狀態裡是沒有力量的。

除了萬物的完整性之外,天國還會是什麼?

當一個人只願意了解上主的一部分,他或她如何能夠擁有萬物?

這正是「約伯記」裡所呈現的課程,雖然很少人了解它的真實意義。

 

嗯!我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

我不只是不了解它,我從未喜歡過這本書!

自從進了大學以後,我就沒看過「約伯記」了,

而且老實說,我覺得它是一個很可怕的夢魘,

記載著一個可憐的靈魂在地球上經歷的極端困苦。

對我來說,它不能代表耶穌在新約聖經裡所說的「愛的上主」,

因此,我無法以我偏好的信仰去認同約伯的痛苦經驗。

 

他以一種令人欣慰的語調說:

你願意和我一起再閱讀一遍這本書嗎?

 

我欣然的接受了。

於是他坐在我身邊,然後我們一起閱讀這本書。

當他的話語流露於字裡行間時,我驚訝於過去所錯失的美好。

舊約聖經這本書裡包含了一些曾被寫下的最精緻的章節,

描述了有關宇宙的奇妙、上主的莊嚴、無極的浩瀚、以及造化的全能力量。

簡要的概述這故事,約伯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

他的健康、家庭、土地和社會地位都受到賜福。 [239]

他遵守安息日的規定,並且敬仰上主。

然後,為了只有造物主才明白的理由,

約伯對上主的忠誠受到了考驗。

約伯對於上主所賜的豐盛物質一直是抱著感恩的心。

但問題在於:「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他是否依然對造物主保持忠誠?」

我最初的反應就是因為這個問題而來的。

我想要知道是什麼樣的一個殘酷和缺乏安全感的上主,

會賜給一個人所有的事物,然後又全部將它拿走。

 

事實上,我還沒準備好去了解這充滿震撼力的訊息。

這個故事遠比表面上的戲劇性情節更具深度。

我不了解的是:上主拿走約伯受限的執著和對於物質享受的依賴,

是為了要使他準備好去擁有「一切」。

在富裕和安逸裡,約伯只擁有上主的一部分。

約伯滿足於他的「夢幻泡影」,

而沒有探索自己和所有造化的更寬廣關係。

因此,他既沒有預期到命運的轉折,

也沒有準備好以自然得體的態度去接受它。

起初,他試著用禱告來贖罪和懺悔,希望上主會原諒任何他可能犯的錯。

然而,問題只是變得更糟。

接著,他尋求理解,期望在這些苦難裡可能有一個課程。

問題依然變得越來越糟。

他請教他的朋友們,但是,一點兒也沒有改變。

最後,在徹底絕望時,約伯臣服於宇宙的萬能、華美、以及浩瀚。

他開始以敬畏的態度靜觀,並且對萬物的莊嚴宏偉感到驚奇。

透過這些昇華的領悟,他開始接受上主在萬物中的愛。

當他停止批判時,那些可怕的情況就結束了。

於是,非常神奇的,當他接受了一切,他也被賜予了一切!

 

在英語裡,persecution暗示了故意的騷擾或懲罰。

在亞拉姆語裡,它通常表示「受苦」的意思。

我們的造物主決不會為他的孩子們帶來痛苦或困擾,

雖然,祂最渴望他們透過萬物的圓滿和完整來了解祂。

透過挑戰和受苦後的重生,一個人超越那保護性的夢幻泡影而成長,

以一種更偉大的方式來感受上主的愛。[240]

在任何關係裡,建立環境的那一位就是主導者。

因此,只要一個人拒絕真誠的去接受上主改變或擴展生命環境的力量,

就不可能有一份真正的神聖關係。

 

這份至福還有第二個意義是與「幻覺的消失」息息相關。

要獲得這份額外的賜福,

你必須了解「為了正義的緣故」意指「為了愛的緣故」。

每當你堅定的站在困境之中,抱持並表達你「愛」的本質,

你就會見證「幻覺的消失」。

透過成為你「愛」的本質,

你就會被賦予力量去超越你的苦難。

 

耶穌對我說過不只一次:

如果你想要說服自己,「愛」是來自內在的一種力量,愛你的敵人吧!

或許並沒有永久的敵人,但是卻有許多的逆境。

生命有它的磨煉,而當我們正在經歷這些困境時,成為我們「愛」的本質是必要的。

在這特別的生活態度裡,我們獲得了保證:

我們沒有被外在的世界控制或支配。

 

只有在你的敵人當前的情況下,你才能夠真正去發現那真理。

只有當你超越所有那些在邏輯上告訴你別這樣做的外在情況而去「愛」時,

你才會發現你是那深深的「愛」之泉源。

舊約聖經的詩篇23章裡,( 譯註CH8-p195-1 詳見 p195 , p196 )

當他的敵人現前時,

大衛王欣然接受上主在他面前為他擺設的筵席

並且明白他的杯子將會被斟滿至溢出。

他的杯子裝滿了「愛」。

大衛知道只有透過「愛」的力量才可能獲得勝利。

透過「愛」,你擁有超越所有情況的力量。

 

只是,除非你超越逆境,否則你決不會真正明白這道理。

最後一個至福是所有賜福裡最偉大的一個。

因為在這個學習的過程裡,

你將永遠脫離那試圖征服你和誤導你生命的幻覺。 [241]

[242] (空白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