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成功之道
二月裡某個特別明亮的早晨,陽光傾注穿透我畫室的大落地窗,
彷彿對已降臨在這房間內的巨光,賜予外在的認證。
這一天比平常還要暖和,鳥兒們振翅在草地上尋找種子,
而我心愛的貓兒剛納,從窗台上陽光和煦處,出神的盯著一切動靜。
窗外,一朵盛開的薔薇正訴說著春天的到來。
這一切形成一幅愉悅且優美的圖畫,敦促我去問耶穌:
“我們必須到一個更高等的境界,才能實現我們的「愛」與目的、
履行我們的任務、並且成為我們被創造的一切嗎?”
耶穌略帶幽默的回答說:
“高等的境界本來就已美好,
你們是來這兒使上主創造的這個境界更美好。”
“那麼,我們要去改變這個境界嗎?”
“你們是來這兒學習改變的過程,
透過它,神聖的轉化發生於所有時空。
地球原是一片富饒的大地,
用來展示給上主之子一個永恆的真理:
當內在圓滿的時候,外在也會同時圓滿,並且展現出來。[357]
同樣的,當外在是依據上主的旨意創造,內在則會回復它原本的完美。
你是依據上主的形象創造的,
這是為了在你安居、追尋、和創造的所有次元裡,延伸上主的創造力。
你所在的地方正是你的任務展現之處。
你正處於你的生命被賦予意義的地方。”
這樣的說法令人感到欣慰,同時也頗具挑戰性。
當我想到這世上的種種困難,以及甚至連平凡的工作都還會產生的阻礙,
面臨這些不同的可能,我需要更好的方法來成功的面對生活。
以我所知道最簡單的方式,我問道:
“既然這樣,我們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擁有更多的成功呢?”
以一貫清晰易懂的方式,耶穌給了我「四個成功的原則」,
它們代表了耶穌眾多教理之重點及簡單的應用。
然而,他表達的單純力量值得以原樣呈現。
“第一個原則是:成為你「愛」的本質。
你看,當你成為「愛」的本質,你也回復了上主之子的真實身分。
你與上主相似,你在這地球上是為了在任何的境遇裡,延伸天父的創造。
這導致你的觀點與行為立即改變。
第一個產生的改變就是:你會超越你所面臨的問題。
這是邁向成功的關鍵,
因為,沒有一個問題能夠在它被創造的那個層次解決。
每一個問題必須在稍微、甚至大幅超越那矛盾觀念的層次上解答。
只要你與難題平起平坐,你就會抗拒它,而無法解決它。
當你成為你「愛」的本質,
你會發現成功的秘密早已存在你自性的本質裡。
解決問題的方法、祈禱的回應、以及目的的啟示都已經存在了。
使你自己能夠接收到它們,是你的責任與挑戰。”
“愛指揮整個宇宙。
只有在人類失去愛的時候,才會訴諸於控制。
控制是一種非常不堪的指揮替代品,
也是一種令人精疲力竭的追求![358]
當你成為你愛的本質時,
你可能會擁有的最清新體悟,就是「更偉大的寧靜感」。
在一個執著於控制的世界裡,要找到片刻的安寧都是困難的。
許多時候,控制是支配時間與時機的競爭。
當你以愛指揮時,
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時機,會與你的目的和真實本質更協調一致。
當你指揮時,你就可以安息。
這正是認知我們天父在安息日休息的重要性 ( 譯註:CH14-p359-1 )。”
“第二個成功的原則是:做對的事情。
然後有紀律的乘勝前進,直到你在生命的過程裡完成一件又一件對的事情。
讓「做對的事情」成為你生命裡的載運列車。
現在,要澄清一下,我不是指遵從架構道德規範背景下所判斷的對或錯。
根據變動不已的儀式與信仰,道德規範持續被修訂。
你現在認為符合道德規範的事情,
在十七世紀的時候可能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的。
僅僅幾十年前,在你的國家裡,
「跳舞」或是「女人出門穿長褲」仍被認為是不對的。
現在你了解這兩件事情都是很享受,而且是具表達性的自由。
道德觀念不斷在變遷,這是由於「道德規範將變得更好」的偉大真理。
你為了更好而改變,是有某種程度的正確性。
只要你做對的事情,你便與生命和諧一致,
不必把自己侷限於某些人認為是合乎體統的限制規範。
判定一個行為是否正確的最佳指導方針,來自於「心」的七個原則:
同一體、愛、生命力、尊敬、誠實、公正、以及和善。
每當你練習「心」的七個原則時,
你就能夠在任何情況下憑直覺做出對的事情。”
“還有另一個方法可判定正確性。你可以問自己下列問題。
什麼可以引發出你內在最好的品質?
什麼可以引發出一個情況裡最好的品質?
什麼可以引發出別人最好的品質?” [359]
譯註:CH14-p359-1
安息日(Sabbath
Day)舊約創世紀第二章標題即為:安息日,
是指上主以六天的時間創造了天地萬物,第七天休息停止了一切工程,
上主祝福了第七天,定為聖日。
他的說明使我想起近來我與朋友所經歷的一個情境。
她已經生病好幾年了,而且健康每況愈下。
她不願意接受醫學治療,因而加重了病情。
有一天我問她:“為什麼不接受治療呢?”
她的回答是,她希望以一種能夠榮耀上主的方式痊癒。
我同意她的渴望是值得尊敬的,
然而,就她對這個觀念的理解,我有一些重大的疑問。
所以,我問她:
“是什麼使你認為上主不能透過醫生,或是醫療程序來幫助妳呢?
妳曾想過上主只是單純的希望給你最好的嗎?
妳不認為上主的旨意是讓妳能康復,然後去做任何為了康復所必須做的事嗎?”
在那之後不久,她的態度軟化,並且同意接受醫學治療。
她的康復過程緩慢,
但是在她康復的過程中,她因為信任他人而經歷了內在的成長。
信任人們以及上主的關懷,引發出她內在最好的品質。
有一個軼聞正好契合相同的重點。
一個名叫「吉姆」的男人抵達天堂,並且走向天堂之門。
他看見聖彼得,聖彼得說:“我很高興見到你。請進來裡面會見上主吧。”
吉姆遇到耶穌,耶穌擁抱了他。
接著耶穌說:“我很高興你來到這裡,但是為什麼你選擇現在來呢?
你原本不必在洪水中喪生的。
是什麼原因使你認為你必須喪生?”
吉姆一臉困惑的回顧那個索取他性命的事件。
當洪水吞噬河岸,淹沒了他的房子時,吉姆坐上他的船逃難。
當船在洶湧河水中翻覆之後,他被沖到屋頂上。
一台直昇機抵達,並且試圖拯救他,但是他置之不理。
“為什麼你沒有攀上那個梯子呢?”耶穌問道。
吉姆回答:“我以為你會使洪水消退,並且以那個方式救我。”
耶穌答道:“我已盡我所能的幫助你了。”
吉姆企圖為他有限的期待全力的辯護,
咕噥著說:“我想要完全的信靠你。”
耶穌以一個擁抱來安慰吉姆,同時糾正他錯誤的觀念。
“你只需要做對的事情,就夠使我快樂了。” [360]
有時候甚至連拘泥於崇高的議程,都會使我們無法做「對」的事情。
仔細思量耶穌的教理之後,
我認為:想要做「對」的事情,應該中止所有其它的議程和先入為主的成見。
有時候,做「對」的事情意味著:追逐希望;有時,它卻意味著:腳踏實地。
有時候,它意味著:暢所欲言;有時,卻是保持沉默。
有時候,它需要勇氣;而經常是需要謙卑。
有時候,維護自己是對的;但某些時候,更宏觀的正確性在於為別人服務。
與生命的真實情況共舞,似乎是「做對的事情」重複的主題。
“第三個成功的原則與生命緊密關聯,
以致於大部分的人都忽略了這個成功與成就的基礎:
單純的跟隨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整個宇宙的建立是基於「有生命力者優先」。
因此,你負擔不起忽略這個原則。千萬不要跟隨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就這點來說,我的意思是: 不要去採用那些
已經變得沒有效率或是過時的生活方式、架構、概念、觀念、或是行業。
找尋新的組合、機會、和領悟,它們可以使你的生命煥然一新。
在《申命記》第30章,第19節裡說:( 譯註:CH14-p361-1 )
“我已將「生與死、禍與福」擺在你們面前,
所以,選擇生命吧!那麼你們和你們的子孫就可以存活。”
耶穌在《馬太福音》中說道:“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 註19 )
他向我解釋,這些字句正是在說這個原則。
當我們跟隨有生命力的人事物,我們就會向前邁進。
生命每天都會被創新,而意識會隨著新的生命火花而擴展。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該學習或是尊重傳統。
然而,我們無法藉由一個「後視鏡」有效的導航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學習去重視生命變化和成長的潛力時,
透過採取主動接觸生命的方式,我們培養了真正的生活能力。
只有三次,我們討論了人類的苦難。這就是其中的一次。
他提到,人們沒有必要的在生命裡受苦受難,
因為,他們努力的去保存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而不是跟隨有生命力的人事物。[361]
註:19 Matthew 8:22 《馬太福音》第8章,第22節 ( 譯註:CH14-p361-2 )
譯註:CH14-p361-1
舊約聖經「申命記」是摩西的語錄,是摩西向以色列人民所說的話。
譯註:CH14-p361-2
8:21 另外有一個門徒對耶穌說:「主啊,請讓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
8:22 耶穌說:「你儘管跟從我,讓死人去埋葬他們的死人吧!」
這包括缺乏生命力的態度、事業、情境、架構、以及生活方式。
他說:“這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宇宙,生命在此綿延不斷。
為了確保宇宙的生生不息,「有生命力的人事物」被賜予了優先權。
剛進入這個世界的新生兒,就是你們的未來。
如果你們沒有好好尊重這些孩子並且善待他們,
未來你們將會因為缺乏意義和品質而感到遺憾。
嶄新且豐富的動植物,正如雨後春筍出現在這地球上。
如果你們沒有好好尊重這生命的禮物,
你們年老的時候將不會有豐盛的收穫。
如果你只服侍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那麼你就會和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為伴。”
“尊敬前人的創作是智慧之柱。
然而,重要的是,不要把這種尊敬和「崇拜祖先」混淆了。
「崇拜祖先」一直是這地球上最氾濫的「偽神論」,它甚至超越了金錢。
人們依賴古老的方式,以及沒有生命力的古老行徑。
這樣的方式與途徑「曾經」代表了充滿生命力的人事物。
然而,「現在」你是有生命力的人。
向「過去」學習以及尊敬前人最重要的理由是:
賦予他們的創作與服務嶄新的生命,並把它應用在「未來」。
就像孩子為家庭帶來新血、新生命、新的活力、新的構想,以及新的願景;
同樣的,新的創造可以為舊有的一切帶來生命力和再生的力量。
如果你想要成功,你一定要完全且堅定的支持「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每當你面臨抉擇時,你只需要問自己:
『這支持有生命力或是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呢?』
許多情境同時掺雜且潛藏著有生命力和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在工作的場所裡,更是特別的明顯。
當你面臨抉擇時,單純的專注在「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或是運用生命的力量使「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再生。”
“當你跟隨有「有生命力的人事物」,你就會憑著直覺做「對」的事情。
當你做「對」的事情時,你就是「愛」。
這個過程本來就合乎邏輯。
一、二、三,這些原則是相連的。” [362]
“那麼,第四個原則是什麼呢?”我問。
“你說過有四個邁向成功的原則。
當我們已經能夠實踐這三個原則時,還有什麼可以去做的呢?”
“除了去原諒那些對你的生命不具建設性的影響,
然後持續的原諒、不斷的「保持你聖殿的清淨」之外,
其餘沒什麼可做的了。
原諒,就是第四個成功的原則。
原諒的奇蹟之一,就是能夠了斷那些已成為過去但對你沒有助益的事。
大多數的人都執著在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因為他們不願意原諒。
人們緊抱著怨恨不放,彷彿怨恨是一種神聖的寶藏。
然而,怨恨所帶來的悲劇是:它使你持續與那些
對你沒有助益、辜負你、背叛你、捨棄你的人事物相連結。
怨恨使你沉重,並且分散你的注意力,阻礙你專心邁向成功。
憤怒的情緒會讓生活陷入一片混亂,毫無條理。
如果將靈魂比喻為「行進的車子」,
一個不懂得原諒的靈魂就像是一台「垃圾車」,後面拖著一堆罐頭。
吭呤嗆喨!吭呤嗆喨!如果你傾聽,你能聽見它們的到來。”
自從我聽到這個比喻之後,
每次走過購物中心我都會去注意「垃圾車」跟「保時捷跑車」。
藉由「明亮、自由、和行動」,生命是很容易被觀察到的。
「保時捷跑車」幾乎總是像個孩子一樣。
他支持有生命力的人事物,直覺的做「對」的事情,即使他可能不會去思考它。
大部分的時間裡,他展現他愛的本性。
「垃圾車」則代表了另一條可能的路線,
他與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是如此緊緊的相繫,
以致於真實的未來對他幾乎是遙不可及。
“這樣的人在股市或是在其它事業上重挫時,
會一心一意想要掙回他的損失。
他可能不是為了這一件事就是為了另一件事,
每隔幾個月就會找律師諮詢,直到積怨成疾。
他與鄰居也無法和睦相處,因為他會抱怨鄰居的狗。
這對許多人而言是很典型的情境。
這個人的生活充滿了悔恨與艱困,而不再能聚焦於未來。
然後他會很納悶:「為什麼我再也無法想出一個好主意呢?
當我二十歲的時候,我的前途無量、世界在我眼前展開,
而且我有好多構想可以運用。」” [363]
“如果人可以更了解「原諒」的一個重要面向,
也就是「理解力」和「原諒」之間的和諧,
他會比較容易走出這些困境,
並且原諒累積的過錯以及對生命的失望。
完全的原諒,並不是經由「遺忘」,
而是經由「了解」哪裡錯了,以及錯誤是如何發生的。
首先,事情出錯通常是因為:
對一個機會的了解、能力、才能或是準備不夠完整。
經由「遺忘」,你並不能把事情變成正確的,
而且接著你還會再犯同樣的錯。
此外,你無法完全釋放你對他人的不滿與抱怨,
直到你了解自己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雖然我要求你不停的原諒,但這練習中自有重心與智慧。
原諒的行為不應該犧牲尊嚴,而使一個人消極忍受反覆的虐待。
原諒的目的是:去釋放負面的執著,這樣才可能達到真正的開悟,
而且才可能將有建設性的「公正」應用在情境中。
例如,屢次原諒一個具有破壞性的孩子,而沒有正確調教他,
將意味著:同意或允許他繼續相同的行為。
「原諒」的原因在於回復「愛」,
而不是去繼續一個不切實際或是不具建設性的情境。
「原諒」是極為實用的。
你原諒一個偶然擋到你車道的鄰居,
會比你去原諒地球另一端的恐怖行動,受惠更多。
冒犯你生活的人離你越近,「原諒」就顯得越重要。
同樣的道理,我希望你了解:最需要原諒的人是「你自己」。
如果每個人都原諒自己和那些身旁的人,天下就太平了。”
“當你「原諒」時,
你給自己和那些你所原諒的人,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
然後你會憑著直覺而被「有生命力的人事物」吸引。
回應這動力時,你將會自然而然做「對」的事情。
當你做「對」的事情時,你就會越來越成為你「愛」的本性。[364]
這四個成功的原則組成一個護持生命力的無止境循環。
無論一個人從哪裡進入它,這循環的其餘部分都會因此而增強。
應用這四個原則,可以使愛回歸,以指揮你的生命。”
我開始想知道:“這就是「上主的旨意」在我們生活中運作的方式嗎?
年輕時,在我所接受的宗教教理中,
「上主的旨意」通常是以獨斷的事實來呈現,
而不是一種透入生命潛力與和諧的溫柔力量。”
我問耶穌是否他能以更清晰的觀念回答這個問題,
並且幫助我了解「旨意」這個主題,尤其是「上主的旨意」。
他親切的繼續說:
“第一件你必須了解的事情是:「上主的旨意」已經在運作了。
「上主的旨意」不是一個坐在角落觀看生命、等著被邀請上場的分離潛能。
所有的生命都是「上主的旨意」。
「上主的旨意」就在現實生活中,而且決不是獨斷的。
如果你認為「上主的旨意」遠在他方,那你就錯過了,
最可能的是,你也會開始以為自己必須在別處才行。
你的人生自你當下所在之處展開,有很好的理由。
找出這個理由是什麼。
沒有更好的方法可證實你當下所在之處是否適當,
唯有去檢視你與「神聖天心」間的關係,它是你內在的純淨之地。
在「神聖天心」裡,「上主的旨意」得以被知曉。
至少就目前來說,你最適合的地方就是你當下所在之處。
每當你身處在其中卻覺得不對勁時,
這是因為你沒有用自己與「上主的旨意」間的「同步性」來加強生命力。
你認為上主遠在他方,而不是存在於你自己的世界裡。”
“有另一件事情可以幫助你的了解。
「上主的旨意」存在於真理之中。了解真理,你就會了解「上主的旨意」”
這說明使我的感覺更敏銳,並激起我想知道更多真理的渴望。
“或許沒有一件事比「真理」更引起爭議或互鬥的了。
你說過任何通曉真理的人就可以獲得自由。
這不是很奇怪嗎〜我們解脫的來源正是我們所爭執的東西?” [365]
他微笑並且回答:
“這明顯的衝突是因為:從外在只能窺見真理的一部分而已。
只有處於內在覺知與外在世界合一的點上,完整的真理才得以被看見。
就像造物主一樣,你擁有能力去了解「完美的同步性」。
這個力量被保存於「神聖天心」內,
在這純真平靜的中心裡,你的內在生命與外在生活相結合。
關於真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
無論你擁有多少外在的資訊,
如果你不能決定它對你有什麼意義,那麼你所擁有的資訊就不是真理。
你可以去測量地球上的每一塊岩石,
去勘查地球上的每一個國家,或是去衡量每一粒分子的重量,
但是,如果你不知道這些資訊在你生命中代表什麼意義,
你就無從利用它們,也無法擺脫它們對你的影響。
同樣的道理,另一些人花了許多時間在禱告或是靜坐冥想,
但是卻不曾驗證外在的世界。他們只知道內在。
無論你多麼了解內在,如果你不了解那些環繞著你生命的世界,
你還是不知道那更偉大的真理。”
“更完整的了解這個道理,將幫助你更有效的處理生命裡的問題。
有一個共同的實相把我們所有的人連結在一起,
然而,每一個人都有權擁有自己與這實相的關係,
並且同時尊重自己對實相與這關係的認知,作為他自己的完整真理。
當你尊重實相時,你就會擁有與其他人一起運作的共同點,
但是當你尊重他人的真理時,你也學會尊重你自己的真理。
並不是什麼實際的真理可以使你自由,
而是了解真理的真正定義會使你自由。
一旦你了解真理是什麼,
你就會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基礎,讓你帶著自信與肯定和別人交流。
當你尊重他人的真理時,你會明白上主在這世界裡如何運作,
以便為每一個人帶來不同的焦點、不同的意義、以及不同的盟約。
當你尊重這份和諧,你也會從自己內在找到它。”
“真理的神奇之處在於:
真理對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獨特的,可是卻對所有的人都是不變的。
這關係到另一個和天意緊密相連的法則,那就是「相互共同法則」。[366]
「相互共同性」允許擴展與差異發生在宇宙中或是人類間而不會失去和諧。
所有的交流都是基於這「相互共同法則」。
如果,兩個人之間沒有「相互共同性」,對話就沒有意義了。
兩個人都無法了解對方。
然而,如果沒有不同的經驗與見解可分享,交流有何意義可言?
在非常明顯的層面上,擁有共同的語言就是一種相互共同性。
如果必要的話,透過共同的語言,就可以比較並克服差異。
透過彼此的了解,你就不會受制於別人的觀點。
你不必為了別人的夢想而活。
你所必須做的只是:尊重他人擁有夢想的權利,
因為,當你尊重他人的權利時,你也尊重了你自己的權利。
這就是「相互共同性」的賜福。
「相互共同法則」或許是了解造物主的旨意的最美妙指引,
因為,上主不會違反祂自己的法則。
在各種實相的可能性中成長,並且挑戰你自己,
然後,致力於那些將互惠眾生的一切,是上主的旨意。
你被引導去做的事,對你的自信或自尊而言,可能看起來很困難,
但是,這類考量通常是對於實相的否定。
從實相的角度看來,你被引導去做的事,從來不會不可能達成。”
經由我自己畫「羔羊與獅子」的體驗,這個真理清楚的被闡明。
那呼喚遠遠超過我自信的程度,
而且,能創作出如此畫作的可能性看起來幾乎是微乎其微。
然而,事實上,我真的花了一生的時間在準備這項挑戰。
只是在 1991年之前,
我的盟約與我的準備尚未以一種有意義或明顯的方式一起展現。
「旨意」也可以和「意向」相比照。
就是透過這個引申,
我了解到「旨意」不是一種強加於生命的外在力量。
由於我童年時期所接受的教導,
我相信「上主的旨意」和我父母的意願都是塑造我生命的外在力量。
因為這樣的信念,我們經常會對這些強加於我們的影響力反擊。[367]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必須在上學、工作時遵循指令,
而且,在其它情況下,遵守指示與領導是強制性的。
有時候我們優雅的接受命令,而有時候我們回絕之。
在思考這些事情時,我發現我對於「旨意」和「控制」仍然有些混淆。
為了促進更深一層的了解,耶穌建議我們暫時改變用字。
“我們引用「意向」取代「旨意」這個詞好嗎?”
我很快就同意了:“沒問題,我們可以用「意向」這個詞。”
“你幾歲的時候決定,或是有「意向」成為一個藝術家呢?”
“當我三歲大的時候。”
他回答:“很好。這就是一個「意向」的例子。”
我想了一會兒,然後同意:“是的,我想是如此。”這聽起來有道理。
我從來沒有把它看作「旨意」,只是當作「意向」而已。
他繼續問:
“從那一刻起,你生命裡的每一天都想著它,並致力於這個意向嗎?”
“喔,不是的。 那時我還只是一個小女孩,只會在著色簿上畫畫。
事實上,我甚至從來沒有要求去上藝術的課程。我媽媽將一切課程安排妥當。”
他接著說:“是的,她回應了你的意向。”
“當我在學校的時候,我藝術課程的分數都是最高的,
所以,我總是被分派到一些可帶給我更多經驗的作業。”
他藉著肯定來鼓勵我繼續:
“所以甚至連你的老師們也回應你的意向。
當你唸高中的時候,你想過把繪畫當作終生的職業嗎?”
“少年時,我從沒真正想過終生的職業,因為在那幾年裡,騎馬是我最熱衷的事情。
雖然,我在高三的時候,就獲得一個大學的美術獎學金,
但那時我只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女孩。”
他把握這個機會完成他的目的:“這是宇宙對你的意向持續的回應嗎?”
在那個當下,他必定已觀察到我準備接受更深一層的說明了。[368]
“葛蘭達,你所需要了解的是:
「意向」是在你生命裡某個點種下的一顆種子。
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偶爾看顧它、灌溉它、並且滋養它。
你不必時時刻刻想著它。想想百合花在原野裡自生自長。
你看,這宇宙被設計為尊重每一顆心的「意向」。
如果,你把心的「意向」像種子一般培植,它們就會成長。
其他的人將會認出它們。
你的意向會像小苗一樣鑽出大地的土壤,接著會長出新葉、開花然後結果。
當你只有三歲大的時候,你播下了一顆小種子,
而現在,我們一起在這裡,彩繪出這幅畫作。”
“這就是「意向」運作的方式,
宇宙被設計為尊重每一顆根據自己「意向」而培植的種子。
關心你要播下什麼樣的種子,
遠比關心這宇宙是否會,或如何能幫助這些種子成長,來得有用多了。
你播下的這些種子就是你的「意向」。
你不需要借用外力,雖然評估它們的生長方向會有幫助。
不幸的是,有些「意向」可以更精確的被比喻為野草。
當你決定成為一名藝術家時,另一個孩子可能決定要離家出走。
某一個孩子可能已經回應了負面的境遇、虐待、或是破壞性的情緒。
另外一個孩子可能已經決定要進入醫學的領域,以回應嚴重的家族疾病。
無論什麼種子被播種,都會繼續的成長,並且結果。”
“這個宇宙是由 四個層面的「意向」所組成。
首先,是上主的「意向」。
你可以這樣很甜蜜且單純的統稱上主的「意向」。它就是「愛」。
「愛」就是上主的旨意。這就是為什麼我給你們唯一的戒律是「愛」。
因為,「愛」是上主的旨意,並且可以勝過一切。
無論什麼幻象看起來似乎在破壞這個過程,
「愛」是最終極的創造意願,「愛」會勝過一切。
上主的旨意是:最美好的事物會發生在你身上。
上主的旨意是:最美好的事物會發生在生命中。
上主的旨意是:藉由恩典的力量,
每一個人都將會超越分離的幻象,並且被帶領回家。
你永遠不會被遺棄在任何可能有力量摧毀你靈魂的情境下。
愛,也唯有愛,是上主的旨意。
一旦你了解這個,天意是很容易明白的。” [369]
“第二個層面的「意向」被造物主安置於我們物質宇宙的自然運行裡。
這個層面的「意向」是在兩個基本原則的力量下運行。
第一個原則是:有生命力的人事物勝過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這就是上主的旨意,所以每當你支持有生命力的人事物時,
你就是與上主給這宇宙的旨意和諧一致。
在物質安康「意向」裡的另一個原則,就是「因果關係的法則」。
造物主的本意是:宇宙永遠可回歸至一個平衡的狀態。
無論萬物的狀態可能擺盪至「左邊」多麼遠,
它總是會被平衡至「右邊」,而且最後會回到中心點。
平衡的法則對物質宇宙是如此的基本,以致於:
你所播種的,你也一定會收穫。
你對別人所做的,將會回到你身上。
你所種植的,正好就是你將會收穫的。
這是公平正義的基本系統,
它要求每一件事物最終都達成平衡的狀態。
如果,你以不預期因果法則會發生的方式過生活的話,
你將會對於你生活中的後果非常驚訝。
因為你的生活會變成交互作用的力量,以平衡任何你已經造成的不平衡。
所有的帳都會平衡,而且有生命力的人事物會勝過沒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對於宇宙是如何運作的,你只須要謹記這些。
如果你了解這兩個原則,
你就會知道上主在物質世界領域裡的「意向」。”
“唯一使你費解或混淆,無法感知宇宙完美運作之平衡的是:宇宙的浩瀚。
當約伯身處絕望痛苦深淵的時候,他向上主哭訴道:「為什麼?為什麼?」
上主答道:
「當我創造日月和星辰時,你在哪裡?
當我在創造巨鯨時,你在哪裡?
當我在創造浩瀚萬物時,你在哪裡?」
換言之,「約伯,有一個更大的局面也必須回復它的平衡。
這整個宇宙無法顧慮到你個人在生活裡每一刻的平衡需求!」
有時候,為了大局著想,你會被要求以容忍和耐心去面對你個人的小情況。
為了你個人的生命事件得以延續而且具有意義,
也為了使你能獲得持久的成功與幸福,大局必須先整合與平衡。
配合這個更偉大之生命藍圖的最佳方法,就是去遵循四個成功的原則。” [370]
“你的生命會被很多不是你引發的事情所影響。
因此,擁有容忍和原諒的意念是很重要的。
對於確實是你引起的事情負起責任,是智慧的標記,
但是,去探索更偉大的生命藍圖,
並且讓它幫你釋放那不屬於你的責任,也是智慧的展現。
有些人燃燒自己試圖去承擔過多的責任。
儘管你可以對於確實是你所引起的事情負起更大的責任,
你仍然無法為所有的事情負責。
在這情況下,想要進展的最穩健方法是:
跟隨有生命力的人事物,並永遠尊重因果的法則。”
“「意向」的第三個層面,是關於人類手足之間的尊重和公平正義。
你不是獨自活著。
你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裡,一個團體裡,
計畫是:有朝一日,它會成為一個美好的團體。
現在,這是一個相當混雜的局面。
然而,無論是否美好,你們仍然必須生活在一起。
你們能夠生活在一起的唯一方法是:
去認出並且尊重其他人以及你自己的「意向」。
有時候,可能只是單純的問:
「這個情況的哪個部分是我的,而哪個部分是你的?
讓我們一起來處理它。這是我們的處境。」
“還有最後,但決不是最不重要的,就是你自己的「意向」。
如果你想要以有目的的方式引導自己的人生方向,
那麼你必須先認知你自己的「意向」,並了解你已採取的行動。
這些你已播下的種子,可能是很久以前種下的,仍然在持續成長。
這並不是你每天必須去盤點的東西,
然而,你越充分了解自己所投入的是什麼,
你就會擁有越多的智慧來管理你的人生。”
“如果你想要成功的人生,你就必須配合「意向」的所有四個層面。
你必須在各方面與上主的旨意配合,
去了解並尊重宇宙平衡的規則,及它對有生命力之人事物的偏好。
你必須去觀察和認出你周圍人們的「意向」,然後尊重它們,或面對它們。[371]
有太多的時候,一個人將問題的來源歸咎於他人,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責任通常是共有的。
最終,你必須有意識的了解自己的「意向」,來承認自己的「意向」。
培養它們、看護它們、或是如果必要時,改變它們。
歸根究底,回到你自己。
當你這樣做時,你是在處理一件你真正可以改變的事情。”
就這一點而言,耶穌傳授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那就是:我們只能改變自己的「意向」!
“你或許可以去說服別人改變「意向」,但是你無法為他改變他的「意向」。
「意向」是密藏在心中的,
而這就是為什麼:如果想要改變你的生活,你必須先改變你的心。
你可以改變你的想法一千遍,而這卻永遠不會觸及你的「意向」。
如果你從來沒有進入你的心,
你就會忘記你曾經在那兒播下什麼種子,並失去指揮它的能力。”
“你不可能去改變上主的旨意。
你不可能避免那安置在宇宙中的兩個「意向」的原則。
而且你也不可能去改變其他人的「意向」。
然而,去和那些不支持你的人協談,並且去和支持你的人結盟,是明智的。
你只能改變你自己的「意向」。
這就是你的起點。”
“在痛苦或是危機的處境裡,正是有需要做些改變的時候,
人類最典型的錯誤,就是試圖去改變那些自己根本毫無影響力的人事物。
例如,有一位女士不滿意她的工作情況,
可能會試圖去改變工作部門、方案、任務、或是地點。
她或許可以申請從密爾瓦基市(Milwaukee )轉調到丹佛市(Denver ),
或者試圖去改變任何與她自己的「意向」無關的一些人事物。
她必須去做的一件事情是:去評估她自己原本的「意向」,
並且,去檢視它們為什麼進展或是停滯。
在檢視的過程中,她可以重獲指揮自己境遇的能力,
並且重獲一種篤定的感覺,明白她為什麼會在那裡,以及接下來要做什麼。
“「意向」的這四個層面存在於任何一個情境裡。
例如,假設你因為感冒而生病。
或許你會休息、隱居休養、靜心冥想、和回復你的平衡感。[372]
有時候,就只需要這樣。
但是,一般而言,這是不夠的。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這樣不夠呢?」
讓我來解釋。
第一個原因是:你並沒有「意向」要生病。
因此,有其它的因素在運作,所以你需要去處理這些外在的因素。”
“第一件你可以做的事情是:
祈禱那超越萬物的上主之愛與恩典,能降臨這個情境,並顯現奇蹟。
第二件你可以做的事情是:就宇宙的「意向」來研究這個情境。
可能你工作過度辛勞,而宇宙想要以些許的休息來幫助你平衡生活。
請求任何有能力的人來調解,例如:醫師、靈性導師,或是朋友。
然後,也是最後一步,
仔細想想你自己的「意向」如何影響了這個情境。
你「意向」了什麼而導致這樣的結果呢?
顯然的,你並沒有想要生病,但是,或許你真的不想去工作。
你真的有一個「意向」埋藏在這情境裡的某處。
有意識的覺知這些因素,你就可以釐清任何情境的難題。
有些人曾經遭遇過財務困境,卻因此而發現全新的生命。
被迫離開一個已失去生命力的事業,
可釋放他們的注意力,而進入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嶄新空間。
去培養成長的真實能力,只需要非常少的金錢。
通常企業的開創與維持需要花費一筆可觀的資金,
是因為大部分的企業遵守組織架構的要求。
維持一個守舊或是垂危的潛能需要大筆的資金,
然而,發展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資源只需要一點點錢就可以。
如果,你真的支持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你可能會很訝異,展開一個全新的生活所需要的錢是那麼的少!”
“無論你的困境是關於健康、事業、財務、或是家庭,
請想想「意向」的四個層面。
把這個了解應用在四個成功的原則上,你就能夠自主的指揮你的生命。”
“還有另一個可能性,需要常常被考慮到。
這是許多人不太願意去做的事。
那就是「去給予」或是「接受調解」。[373]
「調解」的意義是:讓另一個人了解你的情況,並且提供援助。
這個原則的價值是被高度認可的,
並且,被廣泛應用在感情困擾以及藥物上癮的個案裡。
「調解」經常被運用在家庭暴力的個案中,非常有效,
而且,通常它也是唯一有效的做法。
然而,其它比較不嚴重的情況,
可以透過慰問、深入的解析,或幫助取得專家指導的方式提供援助。
因此,知道為什麼有時候你可以並且應該請求幫助,是很重要的。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
每一個情況都有許多「意向」,它們可能超出個人辨識與解決的能力。
不是個人所引起的問題將會需要來自他方的協助。
請求來自你天父的最先調解是應該的。
請求「愛」戰勝這個困境,而且藉由恩典使你昇華並超越之。
此外,如果這是一個醫療問題,請教醫生或是某些其他的專家。
依據你問題的本質,請求親戚、朋友、財務顧問,或是諮詢師的支援。
如果有錯綜複雜的可能性,
尋求那些可以擴展你理解力的人幫忙是明智之舉。”
經過多年的觀察以及實踐耶穌美好的教理,
我可以很篤定的作見證:
我們能看到上主的旨意以「愛」的方式在情境中展現。
有時候,我們只要去原諒就夠了,這樣我們才可以繼續過生活。
這四個成功生活的原則因為有意識的應用,而變得更容易。
成為你「愛」的本性。
做「對」的事情。
跟隨「有生命力的」人事物…
以及「原諒」。
耶穌細心的提醒我,在每一個情況裡,
認清個人責任的界限,與履行存在的責任,是同等的重要。
有些窘境顯然超過我們的能力,而我們必須虛心請求協助。
真誠與必要的請求,帶出了別人與我自己最好的一面,
這很令我感到驚訝。
當我們給其他人機會幫忙時,我們就不會孤軍奮戰。
一起處理生命中的難題,可以建立信念、信任,還有手足情誼。
共同合作同時照亮了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374]
誠如耶穌說的:
“如果你沒有同時接觸內在與外在,你將永遠不知道任何情境的真相。”
成功與配合上主旨意的最後一個重要指導方針,
和知道我們人類能創造和不能創造什麼有關。
身為一個藝術家,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
我喜歡視自己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儘管我相當清楚每一件事情都已經被創造。
每一件我們看得見的事物都一直是存在的。
這些事物只是被再呈現、再創造、再重組為新的形式、新的功用,為了新的目的。
因此,我想知道:“我們要創造什麼?”
顯然的,造物主已經賜予我們創造所需要的一切事物了。
我們從這裡要去到哪裡?而且,我們要如何處理被賜予的事物?
耶穌親切的回答道:
“第一件要了解的事情是:你不可能創造最終的實相。
萬物的基礎,像是一體靈性,是普遍通用的,而且和造物主是一體的。
這個基礎公平、平等的被賜予所有的眾生。”
他清澈澄明的眼睛望著我,並且強調:
“如果有神聖源頭以外的任何一個人可以改變即使是一丁點的存在,
宇宙的平等和公平就會被破壞。
你無法改變基本的實相。
你被邀請來做的是:塑造它、建造它、組合它,和重新設計它,
以符合你的需求、樂趣,以及目的。
這就是你創造和表達的空間。
透過這個邀請,所有你耕耘的果實和你生命的創造物,都會被展現出來。
這就是你繪畫時所做的事情。
你並沒有去創造這幅畫的組成分子、
畫中的色彩、種植製作畫布的亞麻、或是編織畫布。
你採取可供你利用的事物,而且根據你生命的目的,設計出你努力的果實。
“你同時創造了你對實相的觀點。
帶著這些觀點,你展開你的生命、塑造你的價值觀,並且引導你的「意向」。
你的觀點的本質和你依據它所做的事情,對你的生命而言是很重要的。[375]
你必須問自己:「我的世界觀是什麼?我的生命觀是什麼?」
決不要低估你的觀點的力量。
本質上,它們總結了:你信以為真的,或是將會成真的。
去了解實相可預測和不變的層面,是同等的重要。
如果,更大的實相沒有提供一個可靠的恆定性,
或是一個你可以參考的改善預設值,
你如何能改變你的信念、或是你對實相的觀點?
如果,你所創造的都已經有了,你就沒有任何改變的自由。
去了解實相方程式的兩邊,對你而言是很重要的。
如果,不是倚靠宇宙真理的背景而襯托出來,你的獨特性也不會被尊重!”
他直視我的眼睛並且問道:“在此生當中,你曾經多少次改變過觀點?”
我帶著幾乎是窘迫的語氣承認:“比我可以計算的次數還多。”
耶穌的回答充滿了力量和肯定。
“你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去創造並改變你的觀點…
透過這個過程,你體驗、參與、並且與實相一起成長。
人類的一致協議與忠誠行為,不可被利用於操縱呆板的順從上,
或是否定一個人改變想法或心意的權利。”
“或許你所創造的最重要事物,就是你的生活空間。
像造物主一樣,人類也是空間的創造者。你也擁有能力和權利去創造空間,
在這空間裡,你和其他人可以生活、分享、並且相愛。
這樣做時,你和那創造你的上主最相像。
你創造一個可供聚合的空間,世世代代的延伸造化~這是上主的喜樂。
藉由成為一個在天愛王國裡獨特的個體,你甚至為上主創造了一個空間。
每當你祈禱,
每當你表達感恩與謝意,
每當你為了周遭的美好表露出驚奇,你就是與上主同在。
有時候你也需要獨處、進入你的心、並且安住於和平。
在這些時間裡,你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空間。
這是很重要的~你創造一個空間,在其中你可以單純成為你自己,
無條件、沒有批判、無拘無束、單純安住於和平,並且成為你愛的本性。
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
當你在團體裡生活時,你為彼此創造了一個空間。[376]
當你為上主、為彼此、以及為自己創造一個空間時,
你完美的實現了我的戒律
〜全心全意愛上主和你的鄰人,就像愛你自己一樣。
藉由愛,你創造了空間。
當你成為愛的本性,你回歸永恆空間的中心。
當你了解愛的源頭,你創造了你與上主同在的空間。
透過延伸那份愛的恩典,
你創造了你在團體中的空間。
這些是你所創造的人事物…
你所存在的空間、你對實相的觀點、以及你耕耘的果實。
總之,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可以延伸造化了,
唯有全心全意去愛上主和你的鄰人,就像愛你自己一樣。” [377]
[378] (空白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